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色甘酸二钠(DSCG)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发现DSCG能够提高被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体外实验证实DSCG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主要发生在病毒吸附细胞后。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收治确诊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例,其中1例为重型(根据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采用色甘酸二钠(以下简称色甘)灌肠,同时口服参苓白术散、五芩散和保和散,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色甘酸二钠(SCG)对缺血性卒中(CIS)大鼠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8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I/R+低剂量SCG组和I/R+高剂量SCG组,每组15只。造模后24 h,I/R+低剂量SCG组和I/R+高剂量SCG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20和60 mg·kg-1 SCG,连续2周。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Y型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记忆能力,电生理检测各组大鼠正确反应率、正确反应时间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高尔基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齿状回区树突棘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齿状回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和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B)、神经生长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色甘酸二钠对两种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泻下、肠推进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硫酸葡聚糖(DSS)和恶唑酮(OXZ)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筛选160只昆明鼠分为两组(n=80),A组建造DSS模型,B组建造OXZ模型,其中A组和B组又各分为4小组(n=20),其中A1/B1组为空白对照组(饮用自来水),A2/B2组为DSS/OXZ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2. 4%的DSS、2. 7%的OXZ建模),A3/B3组为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400 mg/kg的剂量灌肠),A4/B4组为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200 mg/kg的剂量灌肠)。分析动物的活动疾病指数(DAI)并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状态评分,分析胃排空,胃残留率等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泻下、肠推进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肠组织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在由OXZ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小鼠中,小鼠在第一天体重减少最多,同DSS组一样,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变化是最小的;两种不同模型组对比发现DSS诱导的模型体重变化小于OXZ诱导的组。DSS诱导组的胃残留量明显低于OXZ组;而在DSS诱导的小组内,正常组的胃残留率最小,而模型组与其相比随时间延长胃残留率越来越高,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的胃残留率低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P 0. 01)。DSS诱导组的小肠推动率低于OXZ组,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的小肠推动率优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P 0. 01)。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IL-4、IFN-γ、TNF-α、NF-κB含量升高(P 0. 01),色甘酸二钠组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 0. 01),而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各炎性指标含量低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在OXZ诱导的结肠炎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IL-4、TNF-α、NF-κB含量明显升高(P 0. 01),色甘酸二钠组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 0. 01),而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低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当小鼠经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和色甘酸二钠高剂量喂食后,MPO值降低,其中高剂量组降低效果更明显。结论 DSS和OXZ均能成功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色甘酸二钠可能是通过降低MPO、IL-4、IFN-γ、TNF-α、NF-κB的基因含量而改善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从而促进小鼠的肠蠕动以及泻下和肠推进力,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王颖  李志诚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4):2643-2644
本实验研究了色甘酸二钠(DSCG)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发现DSCG能够提高被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体外实验证实DSCG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主要发生在病毒吸附细胞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色甘酸二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全胃肠转运时间的影响。方法 30例D-IBS患者口服色甘酸二钠治疗,20mg/次,3次/d,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全胃肠转运时间(GTT)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D-IBS患者治疗后GTT明显延长(P〈0.01),达(39.1±21.13)小时,与对照组的(46.8±28.1)小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痛或腹部不适与排便次数的评分下降明显(P〈0.01)。结论色甘酸二钠能明显延长D-IBS患者GTT,并有效改善IBS症状。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以肠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但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其临床仅限于对症治疗 ,故复发率高。 1997年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们对 85例 IBS发作期患者进行认知疗法加色甘酸二钠治疗 ,与对照组比较其复发率大大降低。临床资料 :本文 195例 IBS患者 ,均符合 1999年罗马会议拟定的罗马 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85例 ,男 3 0例 ,女 5 5例 ;平均年龄 14~ 42岁 ;病程 0 .5~ 5年 ;病情轻度 2 5例 ,中度 3 0例 ,重度 3 0例 ;主要诱因为吃生冷食物、饮酒、情感…  相似文献   
8.
文光旭  马洪升  程钱 《华西医学》2011,(8):1142-1145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二钠(disordium cromoglycate,DC)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 出生80~100 d的雄性SD清洁级大鼠30只,体重180~250 g.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9.
小鼠皮下注射色甘酸钠(DSCG)200mg/kg或用含DSCG(0.12mmol/L)的孵化液孵育大鼠腹腔肥大细胞(PMC),均能明显抑制4-氨基吡啶(4-AP)诱发的PMC释放组胺。结果提示,4-AP诱发PMC释放组胺可能与它阻滞钾通道、促进钙通道开放、增加Ga2+内流有关。DSCG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了Ca2+内流,从而拮抗4-AP的促组胺释放作用。对临床应用4-AP所引起的与组胺释放有关的不良反应用DSCG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1例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患儿女,11个月,3个月时患儿躯干、头部反复出现水疱,尼氏征阴性,同时伴有剧烈瘙痒,Darier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下水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阳性。先后给予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现口服色甘酸二钠,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