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7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93篇
临床医学   984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131篇
预防医学   47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59篇
  9篇
中国医学   78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针灸疗法配合智力训练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350例脑瘫患儿做分组调查,依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DQ评分无明显差异,经不同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与9个月DQ评分与GMF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包括发育商、肢体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脑瘫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技术、肌肉牵张、作业治疗及家庭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VR技术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轨迹长[(49.00±12.17)mm]、单位面积轨迹长[(35.40±22.13)mm]、矩形面积[(2.52±0.91)mm2]、外周面积[(1.62±0.63)mm2]、Berg平衡量表评分[(30.07±1.04)分]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刘刚  肖调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24-524
胃癌术后排空障碍包括呕吐、腹胀、消化液反流等一系列症候群。我院2004年11月收治1例脑瘫合并胃癌患者,行R2根治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经综合治疗获愈。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有关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 ia encephalopathy,H IE)胎儿和H IE新生儿血清中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为脑瘫(cerebral palsy,CP)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方法收集23例H IE胎儿和34例H IE新生儿血清以及25例正常胎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34例H IE新生儿包括11例轻度H IE,8例中度H IE和15例重度H IE。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H IE胎儿组和轻、中、重H IE新生儿组血清中TPO的水平,并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比较。结果H IE胎儿组和H IE新生儿组TPO分别高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分别P<0.01,P<0.01),重度H IE组TPO低于轻度H IE组(P<0.05)。结论血清TPO水平与H IE所致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脐血TPO检测可为脑瘫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吴茂琛 《中国康复》2006,21(5):F0003-F0003
温XX,男,55岁,脑瘫患者,意识清楚,运动性失语,右侧咀嚼肌瘫痪,两上肢不完全瘫痪,躯干僵硬,腰骶畸形,双下肢为马蹄内翻足。在几代医务人员坚持不懈、精心护理下,该患者从入院至今已存活35年,其中科学的营养支持起了重要作用,现介绍其饮食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射频技术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验证其阻断神经纤维的可行性。方法 将 4 5只大鼠随机分成 3组 ,以实验确定的射频技术、苯酚注射、切断 3种方法阻断其坐骨神经 ,对阻断前和阻断后不同时间内坐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组织形态学的轴突通过率。结果 射频组、切断组 2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轴突通过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苯酚注射组的上述指标与前述 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直视下应用射频阻断神经 ,可以取得与切断神经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瘫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限于人力、物力及财力 ,相当一部分家庭无法赴医院、康复机构等专业部门为患儿作专业、全程的治疗。对于这些家庭 ,开展家庭治疗是改善患儿病情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对89例脑瘫患儿采用家庭介入为主的治疗方法 ,连续6月观察其病情改善情况 ,以探讨超早期家庭介入治疗对改善脑瘫患儿症状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对象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本院就诊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中 ,选择4~12月龄、家中有专人照看的89例患儿实施家庭介入治疗 ,无严重窒息史。根据患儿在家中受到的…  相似文献   
8.
1病因据Blumd统计导致手部脑瘫的病因中脑外伤约占13%,各种原因的脑缺氧约占24%,早产儿约占32%,先天性畸形占11%,产后原因(脑炎等)占7%,其他占13%。2分型据1983年Zancolli的分型,脑瘫分三型:(1)痉挛型(椎体系型)约占50%,脑损害以Brodmann第六区为主;(2)松弛型(椎体外系型)约占40%,脑损害以Brodmann第四区为主;(3)混合型,约占10%,椎体系与椎体外系同时受累,但多数以一种类型为主。3临床表现(1)痉挛型:肌痉挛,同步拮抗收缩,牵张反射亢进,Hoffmann反射阳性,浅反射减弱,继发缺血性肌挛缩。(2)松弛型: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所有病例均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瘫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被切神经“质与量”的选择,是SPR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往采用手术台上用电刺激仪刺激脊神经根,台下用肉眼观察肌群收缩反应的方法,而我们采用术中神经肌电图监测的方法对10例在SPR患儿的术中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