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双版纳傣族群体HLAⅡ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分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对73名西双版纳傣族正常健康个体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专题讨论会的方法进行了HLA Ⅱ类基因的 PCR/SSO 分型。结果表明傣族的 HLA Ⅱ类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与中国南方人群相似以外尚有其独特性.共捡出 DRB1 等位基因20种,其中基因频率超过0.10的依次为1602、0901、1502、1401及1202,未发现01、08及1001等位基因。DRB3仅捡出0202及0301,DRB5仅捡出0101和0102。DQA1共捡出6种等位基因以0102、0101、03频率为最高。以0502为最高频率的 DQB1共捡出9种等位基因。绝大多数个体(91.8%)均具有 DPA1、0201等位基因、与目前所报道的东方人材料相一致,DPB1 0501频率最高,其次为0202、0201与1301。各位点均呈 Handy-WeinKeng 平衡.  相似文献   
2.
我们参加"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负责药用植物的调查,2008年3月19日至2008年4月22日,对云南省澜沧县傣族医药文化进行调查.采用中药学、傣药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澜沧县地形气候十分复杂,立体形气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傣族常用的药用植物有1500余种,傣族就用当地的植物来防病治病,有的药效好,价值高,验方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云南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时,采用G6PD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按WHO标准化方法进行生化变异型鉴定,再用错配碱基PCR引入酶切位点法进行DNA突变型研究,首次在傣族中发现G6PDcDNA突变型:1388G→A。  相似文献   
4.
傣泰传统医学的可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傣泰医学之间的关系和傣泰医学的初步比较研究两方面说明:傣泰医学属同一体系的传统医学,傣泰医学的基本理论相同,具有可比性。深入开展傣泰医学的比较研究,是研究和完善傣泰医学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民间医药调查研究和整理中.发现傣族从当地植物中选择了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的植物作为饮品,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保健茶,有开发保健饮料或药用茶价值,现介绍几种傣族常用茶用植物及其制法、用法和功效。  相似文献   
6.
足癣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疾病,傣族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巴塔维塔”(土)“阿波塔”(水)失调,水湿内蕴,水热互结或久居湿地而发病,笔者多年来在老傣医康朗香指导下,采用傣药雅哈贺治疗本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2例中,女23例,男29例;年龄14~40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5a。1.1主要症状脚趾间潮红、渗液、水疱、糜烂、剧痒、叠起白皮、脱屑,常搔抓出血,根据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傣医通常把它分三型:水疱型、糜烂型、角化过度型。1.2证型(1)水疱型最常见,多于足趾及其侧缘出现针尖大小水疱,群集或散发,壁厚且发亮,水泡干枯后脱屑,…  相似文献   
7.
天人统一观是傣医理论之精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傣医传统医药学理论进行了简要论述,阐明傣族传统医药学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学体系和独特的医药理论。“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理论的核心,“天人统一观”是其理论的精髓,它对我们今后的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深入研究之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了蒙族药、彝族药、傣族药3种民族药。  相似文献   
9.
《云南医药》2004,25(4):280-282
目的 了解新平县彝族傣族妇女的绝经年龄及其相关情况 ,探讨其与居住地区环境、民族、年龄之间的关系 ,为做好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平县扬武、新化、戛洒、漠沙四个调查点 ,再随机选择自然或人工绝经 1~ 2 0年或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彝族妇女作为调查对象 ,专职人员采用自制统一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和检查。结果 ①扬武彝族组、新化彝族组、戛洒傣族组、漠沙傣族组的绝经年龄分别为 4 6 74± 5 0 3、4 6 12± 7 4 5、 4 8 2 3± 3 5 1、 4 7 0 4± 3 5 3岁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居住地区的海拔高度、气候、种族、劳动强度、烟酒接触情况有明显的关系 ,与体重、体重指数、腹围 臀围比值有一定的关系。②夫妻感情、初孕产年龄与绝经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结婚年龄、性生活和谐与否、末次孕产年龄、绝育情况与绝经年龄有一定关系。③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症状以关节痛、手足抽搐、老年斑、皮肤感觉异常、皮肤瘙痒、步行困难多见 ,随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症状程度与种族、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新平县彝族傣族妇女绝经年龄及其影响因素随着不同地区、种族、个人等相关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必须因地、因民族、因人等制宜 ,做好其围绝经期妇女的咨询保健工作 ,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亟待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医疗方案。基于象数思维、整体观等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医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特色,在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及研究价值。其中藏族医药(以下简称“藏医药”)、蒙古族医药(以下简称“蒙医药”)、傣族医药(以下简称“傣医药”)均可归属于以自然观与生命观为哲学基础的医学系统,各自发展出“三因”“三根”“四塔五蕴”理论,形成了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特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治则,产生了以三味檀香散、八味沉香散、肉蔻五味丸、雅叫哈顿散为代表的经典方剂,并具有以广枣、红景天、血竭为代表的特色民族药资源。笔者拟以藏医药、蒙医药为主,归纳民族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并探讨开展该类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民族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