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3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479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1301篇
口腔科学   227篇
临床医学   2334篇
内科学   1009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神经病学   183篇
特种医学   2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523篇
综合类   4526篇
预防医学   1015篇
眼科学   290篇
药学   1288篇
  13篇
中国医学   410篇
肿瘤学   58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结核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为了早期对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我院对痰结核杆菌检验在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检验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结核病治疗的66例患者入组,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取双色球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分别给予痰涂片镜检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应用PCR法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78.79%(26/33),对照组应用痰涂片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为24.24%(8/34),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选取PCR法进行检验,具有高敏感度、较强特异性、检查速度快等优势,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优势,可作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准确依据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小肠绒毛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原颗粒是否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的消化系统并发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选取3,5,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年龄段的db/+m正常小鼠,每组6只,标本用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后,从距Treitz韧带约10 cm处切下一段空肠,用PAS染色方法对小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原颗粒进行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小肠绒毛易被破坏,糖尿病组中杯状细胞的分泌物比同月份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糖尿病组中3月龄的杯状细胞分泌物最多,8月龄最少,并且8月龄分别与3月龄、5月龄比较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随月龄增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时杯状细胞分泌物增多可能对小肠绒毛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39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阴性率88.21%高于对照组75.13%,研究组阳性率11.79%低于对照组32.33%,究组在WBC(98.46%)、RBC(98.72%)、PLT(97.95%)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87.18%、85.90%、8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常规检验期间,可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并确保患者后期治疗正常,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制作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染色标本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制作结构清晰、颜色鲜明、能长期保存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标本的方法。方法 孔雀绿染色法:将原头蚴分别用1%、2%和4%孔雀绿水溶液,在室温或36℃染色24h、48h和72h。结果 4%孔雀绿水溶液,36℃,染色48h为最佳条件。染色后原头蚴头钩呈亮绿色,而吸盘和实质部分无色透明,标本的对比性和立体感强。结论 用孔雀绿染色法制作原头蚴标本在临床诊断和教学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日工作量的巨大.切片染色的种类繁多。常常会使切片或染色剂出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经典的教学HE切片褪色;短期内特染所用的无色品红液失效等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根据我科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现将介绍一种HE切片褪色、无色品红液在短期内失效的补救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5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l例。本组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46.7%。结论 内镜下应用Lugol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细胞学涂片系指采集人体各部位的脱落细胞或针吸细胞。通过被采集细胞的涂片、染色及病理医师对细胞涂片的观察,以达到对肿瘤或疾病早期诊断之目的。多年来,这一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已成为病理活检诊断的主要辅助方法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