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4篇
内科学   141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899篇
预防医学   71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80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1449篇
  2008年   1443篇
  2007年   1025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6):434-434,437
6.1.3抗血小板药物建议★对于有心血管疾病(CVD)史的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治疗(75~162mg/d)应作为二级预防策略。(A)★对于下列患者,阿司匹林治疗(75~162mg/d)应作为一级预防策略:☆伴有CVD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年龄>4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脂代谢紊乱或蛋白尿)者。(A)☆伴有CVD危险因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年龄>4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脂代谢紊乱或蛋白尿)者。(C)★对于年龄为30~40岁,尤其是伴有其他CVD危险因素者,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治疗。(E)★对年龄<21岁的患者不推…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4):359-359
美国纽约医学院DeLuca等报告,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未识别的心梗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Am J Cardiol 2006,98(8):1045]。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全球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的50%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教育已经广泛展开,而糖尿病足的危害却尚未引起广大病人及部分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日常护理工作对糖尿病足的预防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如下。1、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前提是血糖达标。2、每日足部检查,注意足及足趾缝间是否有干裂、小伤口、水泡等;即使轻微异常,也要引起足够重视。3、每日足部清洗,注意水温不宜过高(37℃,可备水温…  相似文献   
4.
《长寿》2006,(11):26-26
江西省读者王喜财来信问:我是一名病人家属,请问哮喘病患者在家中怎样护理专家:哮喘病的治疗和护理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家属要尽可能让病人情绪稳定,避免各种刺激,以免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而加重病情。2.家中空气宜清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频超声探讨糖尿病对颈部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血脂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选取40例2003年-2005年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9.72±7.83)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健康教育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春梅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90-1790,179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不可根治性、可控制的特点,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自2004年以来我们在提高自身知识的同时,对患者实施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控能力,有效的控制了血糖,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侯茂兰 《养生月刊》2007,28(10):878-879
上世纪90年代,通过几个大型对照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肾脏病变等)的发生。自此之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有了突破,全世界都推行严格控制血糖的治疗目标。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是正常的血糖值。通常,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月检查1次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有条件的还可以检查午餐和晚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查1次。  相似文献   
8.
《养生大世界》2007,(6):60-60
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轻者可以毫无感觉,重者则会影响生活:可以是典型的症状,也可以是非典型、似乎很难与糖尿弗联系在一起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数以千万计的糖尿病患者中.儿童和青少年1型患者始终是一个未被给予足够重视的群体。他们拥有与2型患者相近的病症,但却无法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面对求学、就业、恋爱、婚育,信任与尊严的压力,他们中的很多人只能选择沉默、隐瞒.压抑,甚至绝望。如果客观环境得不到改善,等待他们的,也许是一条“畸形”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尽早使用药物降压已成为临床的共识。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降压药?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萧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