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核分枝杆菌(MTB)蛋白根据蛋白分布的位置可分为分泌蛋白、胞质蛋白和膜蛋白。分泌蛋白是MTB在早、中期分泌释放于菌体外的一组蛋白,游离于培养基中或在感染细胞的吞噬小体内,在菌体内仅有微量存在;而胞质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在细菌对数生长的晚期细菌死亡后才释放到培养基中。将培养不超过5d的滤液蛋白称为短期培养滤液蛋白,这是记忆性免疫CD4^+T淋巴细胞的靶分子;将培养7d以上的滤液蛋白称为长期培养滤液蛋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滤液中蛋白越来越多,由于部分MTB开始裂解死亡,释放胞质蛋白,培养42d时滤液中已有100多种蛋白质。结核病保护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壁、细胞质和培养滤液中,其中分泌蛋白和细胞壁表面的蛋白是主要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将成为新疫苗研究的首选靶抗原。现将保护性抗原的编码基因、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疫苗的不断发展使得接种疫苗在某些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方面成为最有效的方法。不过与在这方面所投入的巨大人力、财力相比,疫苗的成功率还很低。至今尚未研制成功有效的疫苗以预防结核病、麻风、HIV、HCV及大部分寄生虫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艾滋病疫苗,虽然一  相似文献   
4.
(一)新疫苗的研发新疫苗的研发过程是应用EBV的典范。最初阶段首先要科学地综合分析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的资料,如疾病的发生率、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学影响等;分析传染病的临床或亚临床感染和再次感染的模式,可以了解其自然保护性免疫的机制和时间。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保护性免疫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作者应用正交设计观察了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主动免疫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对照组接种SP2/0 腹水。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免疫方案,NP30主动免疫可产生22.36%~50.46%的减虫率,并确定了最优化免疫方案。本文提示NP30主动免疫对尾蚴攻击可产生一定的保护力,具有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经皮免疫(TCI)是一种向表皮免疫细胞传递抗原和佐剂的无针头技术。为了解决抗炭疽生物防御应急所需的要求,英国防御科学和技术实验室Kenney等设计了一种新的疫苗释放系统——干燥黏性贴片,从而简化了接种方法,提高了炭疽亚单位疫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疾病。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疫苗是抗炭疽感染的一种有效策略。由该疫苗诱生的抗PA中和抗体水平与抗炭疽的保护作用有很好的相关性,但PA诱导的免疫记忆在抗炭疽中所起的保护性作用仍不清楚。以色列生物学研究所Marcus等在建立可确定PA免疫记忆的豚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下列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体抗结核免疫保护机制极其复杂,CD4 T细胞在抗结核菌保护性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参与了结核病的病理反应。随着对CD4 T细胞各亚群的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抗结核免疫是Th1/Th2/Th17/Treg四个不同细胞亚群形成网络相互调节的结果。这其中,新近发现的Th1细胞的新亚群即多功能Th1细胞就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研  相似文献   
9.
RTS, S/AS01疟疾疫苗获得WHO批准大规模应用是人类抗击寄生虫感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 RTS, S/AS01 疫苗并非完美。本文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了RTS, S/AS01疟疾疫苗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代疟疾疫苗研发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检查免疫鼠和对照鼠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4.48%、89.98%和85.16%;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9.82%、78.80%和73.94%。3种抗原免疫组小鼠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明显增多,血清中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IgG抗体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是未免疫组的6.96、7.99和6.06倍。 结论 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均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且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显示出更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