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0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舒张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室肌于舒张期出现机械性能异常,可表现为等容舒张期、心室快速充盈期、心室缓慢充盈期以及心房收缩期等时限延长且不完全而损害心室接纳血液的能力时,称为舒张性功能不全。随病情进展,临床检获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值正常者,则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尽管涉及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权威性研究已不在少数。然而,迄今医界对此颇有争议,甚至有持否定意见者。我们收集近期相关文献,旨在阐述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的理论依据,并就临床所采用的诊断检测方法进行评估,寻求其最佳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0):878-878
舒张期心力衰竭(DD)的特点是心室充盈障碍,包括舒张期扩张性与舒缓受累。DD是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射血分数正常,有高血压病史的50%以上的人有舒张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从既往高血压治疗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纤维化、改善舒张功能各参数等研究中得到启发,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法(TDI),观察384名有舒张功能障碍的高血压病人。对照组与治疗组都用一般降压治疗,血压平均为144/86mmHg,平均射血分数57%。4%病人有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2岁,确诊为交血性心肌病入院。 查体:血压16/10Kpa,口唇发绀,轻度静脉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儿2次/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肝脾未触及。于入院第五天病人心悸,胸闷症状明显,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查体:正常180次/分。给予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推,约10分钟后病人面色苍白,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大汗,四肢冰冷,测血压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0岁以上正常人左室舒张期脉冲多普勒频谱的参数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一年半时间内受检的所有50岁以上正常人475例,按每10岁为一组分4组进行分析。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显示心尖四腔心切面,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尖,使声束与二尖瓣血流方向夹角<15°,以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分别测量E峰、A峰、E/A及E峰减速时间并统计。结果发现E峰高于正常值低限的例数、平均E峰血流速度以及E/A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E峰减速时间则随着增龄而增加。结论左室舒张期血流频谱的所有参数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明显随着增龄而变化,并且有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0岁。活动后出现心累。气促伴双下肢浮肿,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心界扩大,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Ⅳ级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前后径83mm。主动脉窦部明显增宽。最大内径约78mm,距主动脉瓣环74mm处主动脉内径变窄约26ram,瓣环径30mm。MRI示主动脉窦明显扩大,直径约82mm,外形呈“蒜头状”改变,主动脉影延长。术前诊断:马凡综合症(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伞).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6.
脐血流A/B值对重症妊高征围产儿监测的意义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4例重度PIH患者,按围产儿预后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后者包括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5分者,两组孕妇年龄、PIH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而围产儿预后与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关系密切(P<0.01),与PIH发病孕周也有关(P<0.05)。脐血流测定结果表明:①A/B≥3者25例,占总数的56.8%,其中异常组18例,并全部呈异常高值。②25例SGA中22例A/B值≥3;如按A/B≥3估计IUGR,其阳性预测值为88.0%(22/25);阴性预测值为84.2%(16/19)。③脐血流A/B值与孕妇发生PIH的孕周及围产儿死亡率有关,<24周发病组,10例A/B值均>4,围产儿死亡8/10例(80%);而>32周发病组,10例A/B均<3,新生儿全部存活。④AEDV者10例,该10例妊高征均发生于<32周组,围产儿死亡9/10例(9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心功能检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心功能检测,并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心功能正常组65例,心功能异常组8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并检测其脑钠尿肽水平,比较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差异,并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异常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及脑钠尿肽水平都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功能异常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射血分数越低,而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及脑钠尿肽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和脑钠尿肽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无创心功能检测能有效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损害程度,且检测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丽 《四川中医》2012,(3):83-83
目的:观察降压化瘀方治疗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降压化瘀方。结果: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降压化瘀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王金星 《陕西中医》2018,(3):319-321
目的:探讨扶正化痰活血法对压力超负荷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压力超负荷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痰活血方,治疗6个月,对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体征、NT-proBNP、CRP评价,对比临床疗效,随访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IVST分别为(11.09±1.13)mm、(9.86±1.05)mm,LVPWT分别为(10.42±1.26)mm、(9.35±1.17)mm,E/A比值分别为(1.01±0.13)、(1.14±0.18),心悸气短分别为(0.67±0.34)分、(0.35±0.21)分,脘腹满闷分别为(0.54±0.29)分、(0.29±0.21)分,头晕目眩分别为(0.53±0.31)分、(0.27±0.20)分,自汗分别为(0.47±0.24)分、(0.23±0.18)分,NT-proBNP分别为(601.30±148.53)pg/ml、(357.62±127.89)pg/ml,CRP分别为(4.63±1.82)mg/L、(3.27±1.68)mg/L,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改善率74.36%低于治疗组改善率92.31%,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因心脏事件死亡病例,对照组再入院率20.51%高于治疗组5.1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扶正化痰活血法对压力超负荷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左室舒张功能,降低NT-proBNP、CRP水平,再入院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经胸冠状静脉窦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评价其对CFR的影响。方法病例组选88例冠心病病人行PCI术后各植入1枚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经胸冠状静脉窦二次谐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技术记录冠状静脉窦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注射双嘧达莫(潘生丁)后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正常对照组为门诊体检正常者30名行TTDE,记录冠状静脉窦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注射潘生丁后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结果病例组术前C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PCI术后24h和术前CFR值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CFR较术前增加,术后6个月6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与无再狭窄病人比较CFR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无再狭窄病人术后6个月C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PCI术后6个月CFR降低可能预示出现再狭窄。采用经胸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是一可行的无创性评价冠心病病人CFR及介入治疗疗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