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广友  张峰 《泰山卫生》2005,29(3):47-47
患者,男性,18岁,学生。2002年6月体育课堂进行篮球比赛时不慎摔伤右下肢。当即疼痛,活动受限,急来院就诊。透视检查为股骨下端闭合性骨折伴软组织血肿无移位,余无异常改变。行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两个月后骨折一期愈合。9个半月后患者自觉右膝关节疼痛酸胀无力,沉重感,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2.
<正>多生牙也称额外牙,是一种牙齿数目的发育异常,可发生在牙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上颌前牙区多见。国内报道的恒牙列多生牙发生率为1%~3%[1],国外为1.04%~2.00%[2]。其中85.4%的患者只有1~2颗多生牙,3颗以上者少见[3]。本病例4颗多生牙伴乳牙滞留、恒牙阻生,导致恒牙远离牙槽骨正常位置,牙槽骨缺损失去保留价值,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乳牙滞留的原因、部位,乳牙滞留致错畸形的发病率,畸形分类。方法:对我院2002年就诊的834例乳牙滞留的青少年进行检查、诊断,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期复查,对所收集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滞留原因分析表明乳牙牙根吸收不全为主要原因,牙位分析表明,滞留乳中切牙居首,乳牙滞留致错畸形发病率为32.97%,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5.88%、30.10%,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临床症状分类以牙列拥挤、深覆和反常见,分别为17.15%、15.23%、9.60%。结论:乳牙滞留是导致错畸形的因素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了解乳牙滞留的牙回部位,滞留致错合畸形的发病率,畸形的分类,探讨乳牙滞留对错和畸形的影响,提高人们对乳牙滞留致错合畸形危害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淮北地区青少年乳牙滞留状况及分布规律,为决定是否保留滞留乳牙提供依据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8年度参加高考的16~20岁的7106名青少年,其中男3378人,女3728人。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牙滞留发生率为0.73%,其中男性乳牙滞留率为0.89%,女性为0.59%,男女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单人最多滞留牙数为4个。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和上颌乳尖牙最为常见。结论对没有恒牙胚的滞留乳牙可尽量保存,对有恒牙胚的可拔除滞留乳牙引导恒牙萌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口腔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埋伏阻生牙的发现率和就诊率也逐年上升。乳磨牙滞留是临床造成恒双尖牙阻生的常见病因之一,发现越晚治疗难度也越大,埋伏阻生牙在基骨内如发生病变可引起牙根外吸收、骨粘连,甚至波及邻牙造成损害。以往临床工作中对成人患者多采用牙槽外科开窗结合固定矫治器牵引,对埋伏阻生的恒牙进行助萌,治疗过程中由于需要在大部分牙齿粘托槽,异物感强,影响美观,患者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21岁,因上前牙牙体充填物脱落就诊。检查见:上颌双侧乳尖牙滞留,原牙体充填物脱落,剩余残冠。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显示乳牙根未发生吸收,根尖周组织正常。上下颌骨内无恒牙牙胚及埋伏阻生牙,无家族遗传史。对双侧乳尖牙行常规根管治疗术,纤维桩树脂核+烤瓷全冠修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城乡15岁以上人群乳牙滞留状况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乳牙滞留状况及分布规律,为临床滞留乳牙的治疗及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5岁、18岁、35~44岁、65~74岁年龄组8528人的乳牙滞留情况。结果:15岁、18岁、35~44岁、65~74岁年龄组乳牙滞留率为1.41%、1.31%、0.38%、0。其中年龄最大为36岁,单人滞留牙最多为4颗,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和上颌尖牙最常见。结论:对没有恒牙胚的滞留乳牙,可尽量保存,对有恒牙胚的可拔除滞留乳牙,引导恒牙萌出。在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时应考虑乳牙滞留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 1 998~ 2 0 0 1年在门诊患者中发现有乳牙滞留 334例 ,滞留牙 461个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34例中男性 1 57人 ,女性 1 77人 ,男女比例约为1∶1 .1 3。其中 5~ 1 2岁男性 1 4 4人 ,女性 1 57人 ,1∶1 .0 9,1 3~ 46岁男性 1 3人 ,女性 2 0人 ,男女比也约为1∶1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