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8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12篇
妇产科学   135篇
基础医学   46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0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191篇
预防医学   37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69篇
  3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晓莉  刘燕  何振娟  陈超 《安徽医药》2016,37(10):1204-1207
目的 通过观察早产儿不同胎龄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的脐血229份,按胎龄分为4组,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TLR9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胎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RNA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TLR9阳性细胞率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15.93±6.23)%,(11.63±6.70)%,(13.66±6.88)%,(20.51±12.06)%;其在胎龄28~31周较高,至31~34周逐渐下降至最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7周后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逐渐升高,至≥37周达最高,两胎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7周间新生儿脐血TLR9阳性细胞率与胎龄呈正相关(r=0.273,P=0.006)。TLR9 mRNA表达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4.95±3.44)%,(8.89±8.49)%,(13.91±10.92)%,(7.19±7.11)%;其在28~36周逐渐升高,与胎龄呈正相关(r=0.355,P< 0.001)。≥37周TLR9 mRNA表达量下降,该值虽高于28~31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同胎龄时期同样本新生儿的TLR9 mRNA和TLR9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227,P=0.011)。结论 TLR9阳性细胞率和TLR9 mRNA表达在不同胎龄组新生儿间有差异,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在31~37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TLR9 mRNA在28~36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脐血尿酸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尿酸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尿酸在新生儿体内的作用,于1992年3月~12月对17例新生儿进行了研究,其中早产儿20例,现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l)对照组:随机选取足月正常分娩新生儿57例,出生体重均在2600~40009,(2)早产组:20例正常分娩的早产儿,胎龄32~未满37周,出生体重1700~37509,两组均无畸型及窒息。2.标本收集及研究方法:两组均于胎盘娩出后5分钟内留取脐带混合协约Zml。所取血清标本贮于一20℃冰箱,贮存时间不超过一周。血清尿酸测定采用磷钨酸还原法。3.统计:本…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EPCs对损伤脐动脉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MACS)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鉴定;牵拉钳夹损伤法制备去内膜脐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7 d后,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EPCs对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 成功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为培养7 d后CD133+细胞>90%;CD34、vWF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为阳性.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厚度(43.5±5.5)ìm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厚度(90.7±12.7)ìm,(t=-28.88,P<0.01);EPCs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77.8±0.1)%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1)%,(t=21.86,P<0.01).结论 成功从人脐血中培养出EPCs,人脐血EPCs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BDNF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周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4周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9.
新生儿疾病在目前儿科疾病的构成比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其中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院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特作出生婴儿脐血培养调查,现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