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病因研究中,在化学致癌方面,以职业性芳香胺类致癌的研究最多,历史亦最长,并获得肯定的结论。与此有联系的是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导致尿中芳香胺类代谢产物增加及其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有人注意到吸烟可使肺癌与膀胱癌的发病同时升高,对这个问题的探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对1972~1999年上海市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病趋势及变化原因,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发病登记处收集的1972~1999年的上海市区卵巢癌、宫颈癌、宫体癌和不明部位子宫癌的病例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资料,分别计算各年龄组的年龄别发病率.并采用直接法计算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标化率的年变化率(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并对病例数进行加权计算.结果1972~1999年上海市肿瘤登记处共登记卵巢癌6106例、宫颈癌8063例,宫体癌3 933例和不明部位子宫癌1 312例.28年来,宫体癌和卵巢癌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72~1974年的2.49/10万和4.77/10万上升至1996~1999年的4.75/10万和6.88/10万,年增长率分别为3.0%和2.0%.同期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从26.66/10万快速下降至2.18/10万,年下降率达10.5%.不明部位子宫癌的标化发病率亦呈下降趋势(P<0.01).宫体癌以55~64和65~74岁组发病率上升最快,年增长率分别为2.5%和3.3%.卵巢癌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年变化率都在1.0%以上.宫颈癌发病率下降最快的年龄组是45~54和55~64岁组,25~34和35~44岁组的发病率在近几年有升高趋势.结论上述肿瘤的发病率及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提示,上海女性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GLIM[1,2]是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理论[3]所设计的一个用于数据统计分析的小型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4.
应用恶性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进行地区聚集性分析,可以发现恶性肿瘤高发或低发的地区范围,对进一步探索恶性肿瘤与地区环境因素,人群社会、经济、卫生、文化特征以及生活习惯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通常是将各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绘成统计地图,在图上观察聚集性,即发病率或死亡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望红  戴奇  阮志贤  程家蓉  金凡 《肿瘤》2001,21(5):339-342,345
目的 研究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0年6月诊断的30-69岁,具有上海市区常住户口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及其对照一级亲属的恶性肿瘤家族史,分析恶性肿瘤史在病例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恶性肿瘤家族史,分析恶性肿瘤史在病例与对照组一级亲属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中有较多的一级亲属患有恶性肿瘤(调整OR=1.3,95%CI1.0-1.7),尤其是结肠直肠癌(CRC)(调整OR6.1,95%CI1.8-21.1)和子宫内膜癌(调整OR4.8,95%CI1.0-22.1)。调整年龄、一级亲属人数、体质指数(BMI)、腰围 臀围比(WHR)、月经生育史和避孕药的使用、饮食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施行史和CRC家族史的OR值仍有意义,且分别上升为1.4(95%CI1.1-1.9),5.2(95%CI1.1-25.3)和8.9(95%CI2.5-31.3),但家庭史和这些危险因素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交互作用。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庭史和CRC家族史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9.5%、1.6%和3.2%。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呐膜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直肠癌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使用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市区1997年1月~2000年12月间确诊、年龄在30~69岁之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1204)和普通对照人群(n=1212)的一般情况、月经生育史、饮食、个人生活习惯、口服避孕药(OC)及宫内节育器使用情况、疾病及家族史等。采用非条件Logisfic回归模型分析宫内节育器使用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上海市区女性所使用的宫内节育器类型主要为金属环和V型塑料环。分别占使用者的68.1%和20.7%。与从未使用过宫内节育器的女性比较,使用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显著降低。调整后OR=0.57(95%CI=0.47~0.69),且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降低。分层分析显示,在从未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中,曾使用IUD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降低,OR=0.51(95%CI=0.41~0.64)。结论绝经前后女性使用宫内节育器可能会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COHORTSTUDYONASSOCIATIONOFSMOKINGANDAIRPOLLUTIONWITHLUNGCANCERAMONG210,000PERSONS IN SHANGHAIDengJie1;邓杰;GaoYutang;高玉堂;WangZh...  相似文献   
8.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的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调查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确诊的上海市区 4 97例 30~ 6 9岁子宫内膜癌病例和 4 97名对照的发育史 ,并进行身体测量。结果 青少年时期的身高和体重与子宫内膜癌未见显著性关联 ;除2 0岁左右外 ,成年各阶段的体重指数 (BMI)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体重增加 >7.5kg显著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但体重增加比例为 15 %以上只在 4 0~ 5 0岁年龄段有显著意义。 2 0~ 30岁的体重减轻对子宫内膜癌有保护作用。体重、BMI、腰围臀围比 (WHR)的测量值大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身高、坐高身高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关。结论 青少年时期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显著联系 ,而成年时期的肥胖程度和体脂的分布均是独立危险因素。 30岁前后体重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哺乳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97年1月~2001年12月确诊的30~69岁、有上海市区户口的832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与随机抽取的846例全人群对照进行生育及哺乳史的调查,取其中有活产史的病例754例和对照805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以评估哺乳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比数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在有活产史的妇女中,哺乳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低于从未哺乳者,OR=0.76,95%CI:0.56~1.03.随着累积哺乳月数和每次活产平均哺乳月数的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值分别为0.05和<0.01).这种下降趋势亦见于末次哺乳年龄与子宫内膜癌的联系中,而且随着停止哺乳年数的增加,哺乳的保护作用下降.未见哺乳与活产次数的交互作用.结论哺乳,尤其是近期哺乳,有可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0.
1973-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目的分析1973-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方法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登记协会推荐的肿瘤登记方法和要求,计算各部位肿瘤的发病例数、粗率和标化率。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并用病例数加权。结果27年间上海市区老年男性主要恶性肿瘤中,食管癌(年均变化百分比为-3.94%,下同)、胃癌(-1.84%)、肝癌(-0.73%)、骨癌(-2.23%)和非霍奇金淋巴瘤(-3.86%)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肠癌(4.63%)、直肠癌(2.24%)、胆囊癌(5.47%)、胰腺癌(2.8j%)、肺癌(0.86%)、前列腺癌(6.61%)、膀胱癌(1.18%)、肾癌(5.26%)、脑和神经系统肿瘤(5.09%)、霍奇金淋巴瘤(2.88%)和多发性骨髓瘤(3.72%)发病率上升。老年女性肿瘤中食管癌(4.36%)、胃癌(-1.33%)、肝癌(-0.89%)、喉癌(-3.48%)和子宫颈癌(-8.52%)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肠癌(4.76%)、直肠癌(1.86%)、胆囊癌(5.57%)、胰腺癌(3.06%)、乳腺癌(2.12%)、子宫内膜癌(4.41%)、卵巢癌(1.94%)、肾癌(4.44%)、脑和神经系统肿瘤(8.07%)、霍奇金淋巴瘤(4.57%)和多发性骨髓瘤(4.37%)发病率上升,男、女的变化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27年间上海市区老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总体呈平稳态势,但部分肿瘤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