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在慢性移植物血管病(CAV)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以NF-κB作为预防、治疗CAV的靶点所进行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功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于其他组织中,如脐带血、脂肪等~([1]).MSCs来源丰富,容易体外培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向特定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2]).  相似文献   
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胰岛毒性作用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引起胰岛毒性作用的机制予以综述,并着重探讨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肾移植、胰岛移植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达利珠单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 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 30 %~ 5 0 %的致敏受者随机分为舒莱组和对照组 ,各 18例 ,舒莱组患者于移植术前 2h和术后第 4d接受达利珠单抗 (2 0mg/次 )诱导治疗 ,两个组术后均以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舒莱组术后 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 2~ 4周内对照组平均每日皮质激素用量明显高于舒莱组 ;两个组人 /肾 1年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舒莱组术后肾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快 ,但差异无显著性 ;舒莱组术后1周内CD2 5 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未观察到达利珠单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合理筛选供受者的基础上 ,致敏受者肾移植前接受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可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快速HLA-DR52组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基因芯片对HLA-DR52组快速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HLA-DRB位点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独特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扩增中用荧光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确定样品的基因亚型。83份样本分别用基因分型芯片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HLA-DR52组分型。结果PCR-SSP分型DR52组57个位点中,经芯片分型有2个无DR52组位点,3个PCR-SSP分型为DR52组纯合子,芯片为DR52组杂合子,1个PCR-SSP分型为非DR52组纯合子,芯片分型为含有1个DR52组位点的杂合子。结论 基因芯片能对HLA-DR52组快速、准确的分型,比PCR-SSP能更多的检出DR52组位点,特别是能将纯合子进一步分型,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1-2005年共收治膀胱肿瘤患者508例,均经病理证实。本文就其发病、病理、治疗与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检测我国汉族人群HLA-DRB1*04等位基因亚型频率,并与白种人群进行比较。利用5′端公用引物与3′端8个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可准确分辨出11个DRB1*04等位基因,耗时4小时,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85份随机样本的分型结果显示,我国汉族人群DRB1*04基因亚型的频率与白种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约为10~60%,其对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88年2月~1997年2月间573例尸体肾移植中所发生的7U例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人/肾长期存活情况,以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与防治(附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各种常见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6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梗阻患者的资料。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2例,TURP术后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尿线变细,12例呈滴沥状排尿,5例发生急性尿潴留。结果 膀胱颈挛缩6例(23%).后尿道狭窄6例(23%),腺体残留或复发4例(15.4%),膀胱颈水肿3例(11.6%),血块或脱落组织堵塞2例(7.7%).逼尿肌无力2例(7.7%),输尿管间嵴肥厚2例(7.7%),前尿道狭窄1例(3.9%)。除2例逼尿肌无力者分别行自家清洁导尿和永久性膀胱造瘘外,余经处理均愈。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较多,主要是手术操作及术前、术后处理不当所致。一旦发生,则可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