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BPH合并DM患者30例(研究组)和单纯BPH患者3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膀胱感觉减退、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剩余尿量(RUV)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D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7 日至2020 年3 月10 日在我院诊治的重症COVID-19 患者资料。结果 5 例重症COVID-19 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 例,年龄47~65 岁,3 例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闷、乏力及腹泻等。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嗜酸性粒细胞均出现显著降低。胸部CT 表现为外周分布、双肺多发斑片状阴影。5 例重症患者均予抗病毒治疗,康复者血浆治疗1 例,托珠单抗治疗1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5 例重症COVID-19 患者以呼吸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影像学特点以外周分布的两肺多发斑片状阴影为主,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为COVID-19防治提供经验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2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9例)、重型(4例)两组,根据两组流行病学、血生化、血常规等实验室数据,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结果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无性别与年龄差异,2例重型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为2型糖尿病;重型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10.00±6.67)d,长于普通型(3.73±2.97)d(P<0.05);实验室结果显示重型患者的淋巴细胞比值为(10.20±7.19)%,低于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比值为(28.06±9.47)%(P<0.05);两组的CRP结果,普通型为(16.46±19.24)mg/L,重型为(73.65±44.96)mg/L(P<0.05);COVID-19患者典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疾病进展为重型时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结论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果合并有基础病,就诊时间长;实验室检查示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CRP升高等,建议短期复查HRCT,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10例临床症状及病变过程证实为肺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超声等影像学改变。结果10例患者的病灶总数共38个,最多1例达6个病灶,双侧发病4例,其中3例为多叶分布。表现为肺野中外带2处以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下肺动脉基底支截断征象,病灶外缘局限性胸膜增厚改变,少量胸腔积液,下肺盘状不张,膈肌抬高,急性肺心病表现等。结论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可以对肺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2012-07~12拍摄CBCT的183例12~16岁青少年患者的366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观察牙位及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利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数目的性别差异和左右侧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366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近中单根者365颗,远中单根者282颗(77.05%),双根者83颗(22.68%),1颗牙为C形根。近中单根双根管者356颗(97.27%),单根一根管者9颗(2.46%);远中单根一根管者229颗(62.57%),单根双根管者53颗(14.48%),双根各一根管者83颗(22.68%);C形根3根管者1颗(0.27%)。牙根及根管数目在男女之间与左右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双根居多,牙根变异主要发生在远中根,远中舌根的发生率较高;性别间与左右侧牙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制备氯磷酸二钠脂质体(LE-Cl2MDP),选择性剔除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Kupffer细胞,研究抑制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包裹CL2MDP;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PBS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组,日本血吸虫感染联合LE-Cl2BMP组;对于联合组,小鼠尾静脉注射LE-Cl2MDP(0.1mL/10g),每周2次,连续6周;感染后第12周,剥杀小鼠,留取血清及肝脏,用于细胞因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过LE-Cl2MDP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感染肉芽肿周围Kupffer细胞细胞明显减少;无论是感染第8周,还是第12周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同时降低感染第12周小鼠血清IL-10水平,LE-Cl2MDP组为(42.6±10.4)pg/mL,感染组为(67.4±12.9)pg/mL(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LE-Cl2MDP剔除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抑制了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病对胃癌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合并血吸虫病及不合并血吸虫病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成血吸虫病胃癌组和非血吸虫病胃癌组、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和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索血吸虫病对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对32例血吸虫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以及68例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生存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血吸虫病胃癌组患者113例、非血吸虫病胃癌组患者3741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合并血吸虫病是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患者184例、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患者2205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有饮酒史者比例、粪便隐血阳性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结直肠癌表型均以溃疡型居多,但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浸润型和隆起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3)、性别(P=0.002)、表型(P=0.005)以及合并血吸虫病(P=0.029)是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随访,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68.90%)高于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46.40%),其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6.33±3.08)岁]亦高于后者[(56.29±1.94)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吸虫病可能改变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导致血吸虫病和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5年生存率方面存在差异。血吸虫病流行区年龄>60岁的男性,且伴有不明原因贫血者,应定期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和其他检查,以排除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侯为顺  杨江华  喻艳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424-1426,1429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12月本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6%,1季度最高(3.60%)。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2.3%。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血液科。泌尿道插管、放化疗、人工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是医院感染重要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最多,占59.07%。革兰阴性杆菌中不动杆菌属耐药率最高。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舒普深耐药率相对较低。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0%。【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控,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改善病区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3月本地发生流行性腮腺炎 ,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 ,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 ,并设抗病毒口服液进行对比观察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 75例随机分为黄栀花口服液组 (治疗组 ) 55例 ,抗病毒口服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治疗组中男 38例 ,女 17例 ;对照组中男 16例 ,女 4例 ;两组年龄均在 6~ 14岁之间 ,两组病情均为急性起病、发热、出现腮腺部位疼痛 ,一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肿大。两组患者症状无明显差异 ,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2 治疗方法治疗组 :给予黄栀花口服液口服 ,6岁 1次 10mL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