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 (AIDS)的认识 ,为AIDS及时诊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分析经免疫印迹检测证实的 15例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人 80 0 %经性接触感染 ;73 3 %以呼吸道感染起病 ,表现为持续发热、慢性咳嗽 ,严重者气急紫绀 ;2 6 7%以长程腹泻起病。可伴有体重进行性下降 (80 0 % )。病人从起病至确诊的时间较长。多为多种病原体混合性感染 ,单纯针对细菌治疗疗效常不理想 ,酌情采用综合治疗有66 7%的病人好转。结论 加强对AIDS的警惕性 ,对反复发热、慢性咳嗽、长程腹泻的病人应尽早行抗 HIV检查 ;尽早诊断、综合治疗是病情稳定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系列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St Jude研究医院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方案对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流式细胞术分型。结果:B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敏感性最高的单克隆抗体(抗体)是CD19[100%(22/22)],而特异性最高的是CD79a[96.7%(29/30)]。CD79a敏感性(95.0%)和特异性均很高,在所有B细胞系列相关抗体中确定系列来源的准确性最高[96%(48/50)]。在T-ALL,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CD7[100%(14/14)]和CyCD3[100%(12/12)],特异性最高的是CD5[(100%(45/45)]和CyCD3[97.7%(42/43)];CD7、CyCD3和CD5在BALL均无假阳性;在AML的假阳性分别是[12%(3/25)]、[4.3%(1/23)]和0/24;但CD5的敏感性仅E85.7%(12/14)];CD3的敏感性[61.5%(8/13)]和特异性[88.6%(39/44)]均明显低于上述抗体。综合来看,CyCD3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在所有T细胞系列相关抗体中确定系列来源的准确性最高[98.2%(54/55)]。在AML,MP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100%(23/23)]和[92.9%(26/28)],而CD13和CD33的敏感性仅在61.5%和76.9%,特异性仅为68.8%和75.0%。结论:St Jude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方案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体在本组B-ALL和T-ALL病例得以重复;但在AML仅有MPO表现出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CD13和CD33未能得到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美罗华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B细胞,90%的病例表达CD20抗原。常规化疗、放疗难以延长NHL患者生存期,且复发率高,治愈率低。近年来针对B细胞CD20抗原研制的特异性单抗美罗华,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能导致B细胞溶解,并能抑制其增殖,诱导凋亡和提高肿瘤化疗的敏感性。据国内外临床证明,对B细胞淋巴瘤有肯定疗效。现将我科应用美罗华治疗的3例难治性NHL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由吉西他滨(GEM)、顺铂(DDP)、地塞米松(DXM)组成的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例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应用GDP方案化学治疗(GEM 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 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DXM 10~40 mg.d-1,静脉滴注,第1~4天),每21 d重复1次,2个疗程后随访疾病进展情况,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17例患者中5例(29.4%)获完全缓解,6例(35.3%)获部分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GEM联合DDP、DXM的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DLBCL的近期疗效较好,易耐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深圳特区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在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人群中的发病情况 ,探讨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我们对深圳特区 1996~ 1998年的白血病和再障作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调查地区的一般情况 深圳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 ,东起大鹏湾背仔角 ,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 ,南与香港新界接壤 ,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 ;辖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区。至 1998年 12月 31日总人口 193.6 4万 ,其中户籍人口 71.71万 ;3年累计户籍人口 2 0 1.90万。2 资料来源 白血病、再障病例均为 1996年 1月 1日至1998年 12月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PAL)和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原发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资料。结果 PAL38例(20.8%)、HAL42例(23.0%)。23.0%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LL)(尤其56.3%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6.9%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表现为PAL,髓外浸润较轻,全血细胞减少明显;73.7%的病例可在外周血发现数量不等的白血病细胞。早期病死率无明显增加,近期和远期疗效与一般类型AL无差别。23.8%的AML(尤其51.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18.6%的ALL表现为HAL,肿瘤负荷大,髓外浸润重,早期病死率高,不易获得完全缓解,预后恶劣。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或高白细胞是AL患者常见血象表现。了解其特殊血象,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冷凝集素综合征(CAS)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屎(PNH)患者极少见,我院近来收治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因反复发作黄疸及酱油色尿18年,1991年5月14日入院。患者于1975年无明显诱因起病,以春季为多,每逢劳累或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以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对35份precursor—B—ALL病人骨髓和19例正常对照骨髓应用BIOMED-1推荐的5种3色抗体组合(TdT/CD10/CD19,CD10/CD20/CD19,CD34/CD38/CD19,CD34/CD22/CD19和CD19/CD34/CD45)进行了流式免疫分型,以确定前体B细胞正常和异常抗原表型流式图形特征。在35例患者中初诊病人13例,完成诱导缓解后的病人15例,完成巩固治疗的患者7例。应用不同比例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带有CD34/CD38/CD19阳性白血病细胞进行了系列稀释试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中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了3群CD19阳性细胞,代表了B细胞的3个连续成熟阶段。在precursor—B—ALL患者中这3群细胞消失,代之以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而这些白血病细胞的表型特征与正常B细胞不同。当病人获得完全缓解时,这3群细胞会重新出现,而且具有与正常CD19阳性细胞几乎相同的表型特征。用5组3色抗体组合检测病人时,初诊患者12/13(92.3%)可检出抗原表型异常,也即在0.01%的敏感性水平每个患者至少有1种抗体组合的异常。在本研究初诊病人中这些抗体组合的异常频率:CD10/cD20/CD19为8/13(61.5%);CD34/CD38/CD19为5/13(38.5%);CD10/TdT/CD19为4/13(30.8%):CD34/CD22/CD19为3/13(23.1%);CD34/CD45/CD19为2/13(15.4%)。刚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抗原表型异常的检出率为5/15(33.3%),其中初诊和缓解时同时检出异常者3/8(37.5%)。稀释试验表明,从1:1至1:400000的范围,流式细胞术检出与已知加入的CD34/CD38/CD19阳性白血病细胞数有良好的线性相关(r=0.80,P〈0.05)。结论:BIOMED—1协作组建议的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用于precursor—B—ALL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在本研究中能较好地实现。在10^4个正常骨髓细胞中可以有效检出1个precursor—B-ALL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前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阐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应用Northern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血吸虫感染小鼠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前胶原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小鼠感染血吸虫后6周时,肝内α1(Ⅰ)和α1(Ⅲ)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即有显著增加,8周时,α1(Ⅰ)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已达高峰,α1(Ⅲ)和α1(Ⅵ)前胶原mRNA的表达高峰在10周时出现。12~16周时,三者的表达量略有下降,20周时均又回升。在整个肝纤维化过程中,α1(Ⅰ)前胶原mRNA呈优势表达,α1(Ⅲ)前胶原mRNA次之,α1(Ⅵ)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较前二者稍低,但其表达水平的增幅最大。结论肝脏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能敏感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趋向,α1(Ⅵ)前胶原mRNA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