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华  孙毅毅 《西部医学》2011,23(5):811-813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莪术油。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处理MDA-MB-231细胞,MTT检测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率,LDH试剂盒检测LDH释放,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莪术油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内LDH在细胞培养基的释放。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莪术油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显示莪术油处理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结论莪术油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株凋亡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含丹参中药注射液鞣质检查新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江波  侯世祥  孙毅毅 《中成药》2000,22(3):192-193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于含丹参中药注射液的鞣质检查方法。方法:利用葡聚糖凝胶分离丹参与效成分与鞣质,然后常规检查。结果:此鞣质检查方法可排除丹参有效成分的干扰,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结论:葡聚糖凝胶分离检查法可作为含丹参中药注射液的鞣质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剂学发展方向与前景之管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侯世祥  孙毅毅 《中成药》2001,23(2):131-135
从中药制剂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中药制剂学的现状与差距;中药制剂的特点及其现代化要求;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策略等方面,就中药制剂学发展方向与前景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用滚动凝聚法制备硝苯地平缓释微丸,微丸中硝苯地平体外释药前段呈零级,后段符合Higuchi方程,持续释药时间达8h。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工艺步骤多,影响因素复杂,对其进行合理性考察,实验样本数多。寻求操作简便、耗时少、迅速可行的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中药所含成分复杂,致使药液中多成分共存,各自的理化性质相互掩盖或重叠而难于表现,如旋光、红外等,而紫外吸收为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所具有,由于其加合性而表现出来。因此,中药药液一般在紫外区皆有吸收,这就使紫外吸收作为评价指标成为可能。本实验以川芎、丹参、葛根药材为样本,考察其药液紫外吸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药液紫外吸收作为工艺条件筛选的间接含量指标,评价相对结果的可行性及…  相似文献   
6.
朴实颗粒剂的制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朴实汤剂的剂型改进。方法:通过溶剂选择和正交设计筛选合理的提取工艺,并制订质量控制方法。结果:提取工艺为6倍5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1.5h。结论:提取工艺合理,质量控制较为全面,奠定了较好的临床前药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经利咽止咳冲剂(自拟方)治疗慢性咽炎获得显著疗效。实验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慢性咽炎的发病机理,对该工的免疫调节和消炎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该药对实验动物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及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方法,作者对丹参乙醇渗漉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提取物的收率及总丹参酮的收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65%乙醇的渗漉效果较文献报道的高浓度乙醇渗鹿效果更佳,从而能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收率。  相似文献   
9.
对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 肝癌的进程非常重要。传统中医长期以来的经验以及现代研究的结果均证实: 部分中草药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古蔺肝苏就是其中之一。古蔺肝苏的主要成分是赶黄草,又名扯根菜,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交界的  相似文献   
10.
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制中药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TBMS的肝靶向给药系统,并考察该给药系统的减毒作用。方法: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用系统全面反馈动态技术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并进行其制剂学性质及毒理学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小鼠体内靶向性、XXTX-2000组织病理图象数据自动定量分析管理系统观察其减毒作用。结果:制得D50为0.68μm、大小较均匀的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7.33±0.19)%,(88.63±0.13)%。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达平衡时间与t1/2分别较注射剂延长26倍和19倍。纳米粒结构主要分布在肝脏组织中,且纳米粒对肺和肝脏的毒性明显较注射剂低。纳米粒的LD50高于注射剂13.5%,同时血管刺激性较TBMS注射剂大大降低。结论:采用肝靶向给药系统的手段,可使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TBMS达到肝靶向的目的,同时有望解决阻碍应用于临床的毒性问题,为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