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67篇
  免费   4031篇
  国内免费   2608篇
耳鼻咽喉   659篇
儿科学   915篇
妇产科学   468篇
基础医学   3299篇
口腔科学   945篇
临床医学   10402篇
内科学   5802篇
皮肤病学   843篇
神经病学   1980篇
特种医学   29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5218篇
综合类   21172篇
预防医学   8412篇
眼科学   720篇
药学   8429篇
  74篇
中国医学   8576篇
肿瘤学   239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201篇
  2022年   1290篇
  2021年   1345篇
  2020年   1620篇
  2019年   1852篇
  2018年   1713篇
  2017年   1114篇
  2016年   1292篇
  2015年   1445篇
  2014年   3773篇
  2013年   3376篇
  2012年   4014篇
  2011年   4355篇
  2010年   4170篇
  2009年   4207篇
  2008年   4159篇
  2007年   3966篇
  2006年   3697篇
  2005年   3627篇
  2004年   3318篇
  2003年   3084篇
  2002年   2730篇
  2001年   2597篇
  2000年   2342篇
  1999年   1912篇
  1998年   1713篇
  1997年   1599篇
  1996年   1505篇
  1995年   1414篇
  1994年   1277篇
  1993年   912篇
  1992年   839篇
  1991年   748篇
  1990年   707篇
  1989年   626篇
  1988年   584篇
  1987年   502篇
  1986年   488篇
  1985年   423篇
  1984年   323篇
  1983年   321篇
  1982年   250篇
  1981年   248篇
  1980年   159篇
  1979年   95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44篇
  1965年   26篇
  1959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ELARIF)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ELA)的9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产妇是否发生ELARIF,将其分为发热组(n=74,发生ELARIF后,鼓膜温度≥38℃),对照组(n=906,无ELARIF,鼓膜温度<38℃)。对2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产时及产后相关资料、ELA相关资料及新生儿相关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2组产妇年龄、身高、分娩孕龄、流产次数、胎膜早破发生率,孕前、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期BMI增加值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分娩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热组产妇人工破膜总发生率、ELARIF所致人工破膜发生率、中转剖宫产术分娩率,第一、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产程开始至开始进行ELA时间、开始ELA至分娩时间及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PUR)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长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发热组中转剖宫产产妇ELA药物用量为(39.9±24.2)mL,ELA持续时间为4.8 h(3.8、6.3 h),ELA结束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6分(5、6分),均分别显著高于、长于对照组的(37.1±24.9)mL、3.6 h(2.3、5.3 h)及4分(3、5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8、Z=-4.22、Z=-8.48,P<0.001)。④发热组产妇分娩新生儿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生后5 min Apgar评分<10分及因感染转人新生儿科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产程延长可增加产妇发生ELARIF风险,而ELARIF可导致产时干预及分娩风险增加。临床应重视ELA产妇产程管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促进产程进展,降低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目的:探究过表达IL-24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XCR4与其配体CXCL1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稳转技术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过表达IL-24,免疫荧光显微镜、RT-PCR和ELISA检测感染效率;将细胞分为5组:LV-IL-24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LV-NC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AMD3100组(采用CXCR4/CXCL12轴阻滞剂AMD3100进行培养)、LV-IL-24+AMD3100组(采用AMD3100进行培养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DAMB-231细胞);Transwell、划痕实验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MCF-10A细胞相比,CXCR4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及MDA-MB-231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MDA-MB-231最为显著(P<0.01)。转染过表达IL-24的慢病毒后,MDA-MB-231细胞IL-24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IL-24可抑制CXCR4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联合使用CXCR4/CXCL12阻滞剂AMD3100可显著提高IL-24的上述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7.
2018—2020年对广州市某医疗机构普通放射诊断机房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同一位置周围剂量当量率超出本底值的泄漏辐射率管线洞口为20.7%、17.2%、10.3%,防护门为15.1%、11.3%,9.4%,四周墙体为6.4%、5.5%、4.6%;机房总关注监测点7.6%、6.1%、4.7%。提示该机房屏蔽状态稳定,但仍需采取合理的机房屏蔽最优化防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实施敏感指标监测,总结分析老年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评估活动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实施后,老年科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从监测前的2.64‰降至0.73‰,护士导管规范维护率由的73.2%提升到98.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导管正确维护率均大幅提高。结论 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确保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存在多种方式,这也说明每一种治疗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其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卡马西平是目前公认的一线用药,奥卡西平、巴氯芬、加巴喷汀等二线、三线药物也具有止疼作用,手术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神经节阻断术以及伽马刀治疗,综述了三叉神经痛治疗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在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对江门市中心医院门诊注射室护士32名采取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案,比较实施前后门诊注射室护士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护士对绩效工资分配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门诊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注射穿刺时间、月工作量统计时间、月绩效考核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分级管理、诊室环境管理、护理记录、输液管理、急救物品管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护士对公平性及公正性、激励性、付出及回报公平性感受、绩效工资差距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可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能有效提高门诊注射室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并有效实施岗位管理,提高护士绩效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