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部位而导致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不孕、月经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在内异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内异症的证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不仅影响内异症临床治疗,而且严重影响内异症中医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及可重复性。因此本课题拟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初步分析、总结内异症中医证候规律,从而能促进内异症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方法本课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的设计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部分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信息资料进行调查,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内异症中医证候规律特点。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规律的分析,通过对383例内异症患者中医证候的频数分析,删除构成比≤10%的症状指标,得到有意义的症状指标74项,并将这些症状信息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项目频率最高的为夹血块,或经行不畅,构成比为84.3%,其次是经行或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构成比为77.3%,经行腹痛,构成比为73.9%。综合因子分析结果中每个变量的构成比、载荷值,以及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并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建议,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等书籍,将五类证候群命名为气滞血瘀型、气滞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湿热瘀结型、气滞肾虚血瘀型,其中以气滞寒凝血瘀型病例数最多,占60.6%,其次是气滞肾虚血瘀型,占14.6%,气虚血瘀型占8.9%,气滞血瘀型占8.1%,湿热血瘀占5.7%,单纯血瘀证2例。根据内异症血瘀之病机兼夹证进行证型拆分,统计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湿热瘀结各个证型在383病例中的频次,其中气滞血瘀频次最高为324,占比为84,3%,其次为寒凝血瘀证,240例,62.7%。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分析383例内异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得出内异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如下:①结合变量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可得出气滞血瘀证、气滞寒凝血瘀证、气滞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血瘀证为内异症临床常见5种证候,其中以寒凝气滞血瘀最多见。②血瘀证是内异症共有证候。内异症临床多见复合证型,血瘀证兼有气滞、寒凝、肾虚、气虚、湿热;或虚或实或虚实寒热夹杂。③内异症的病因病机为血瘀,气滞血瘀为内异症的临床基础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 ,探讨荆银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分子靶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荆银合剂的潜在入血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靶点.利用STRING 10.5软件构建荆银合剂成分靶点与COVID-19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 3.6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 1.5.6和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根据药动学参数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出120种活性成分,并获得了与这些成分相关的232个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中获得350个与COVID-19直接相关的靶点,从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网络的交集中获得47个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参与细胞内脂多糖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对机械刺激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等,其机制与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 显示荆银合剂中槲皮素、木樨草素与6LU7和6M3M蛋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结论 荆银合剂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抗病毒、抗炎、调控细胞周期对COVID-19及其导致的炎症和肺损伤具有潜在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 可为中医药干预COVID-19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单药或与铂类联合腹腔内注射治疗由盆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的难治性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长海医院中医妇科收治的伴有难治性恶性腹水的患者10例。治疗方法: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200 mg)+铂类治疗卵巢癌,注射贝伐珠单抗(200 mg)单药治疗其他盆腹腔恶性肿瘤。按照WHO标准。对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5名患者(卵巢癌)达到完全缓解,3名(转移性腹膜癌及宫颈癌)部分缓解,其余2名(消化道肿瘤)无变化;整体有效率为80%。仅观察到轻度不良反应,包括1级骨髓抑制和1级恶心和呕吐。所有患者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对于晚期盆腹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癌导致的难治性恶性腹水,使用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联合铂类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是控制难治性恶性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活血化瘀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桃仁、红花、泽兰、丹参、益母草、川牛膝、王不留行等七味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为研究主体。利用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SP平台,检索获取七味活血化瘀药有效活性成分,通过Targets information软件获得有效成分对应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EM相关靶基因,利用韦恩图工具得到活血化瘀药有效成分治疗EM的靶基因。应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应用KEGG数据库分析获得靶点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 七味活血化瘀药共筛选出94种活性成分,119个作用靶标。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为关键活性成分,PTGS2、PTGS1、NCOA2、NCOA1等为关键靶点。七味中药共有20条EM相关KGEE通路,涉及性激素、炎症、细胞调亡以及血管生成等各个方面,其中PI3K-Akt、IL-17、TNF-α等炎症相关通路为主要通路。结论 活血化瘀药治疗E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针对EM的疼痛、炎症以及月经紊乱状态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海市名老中医经验方——补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调经方口服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月经后期、卵巢多囊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LH、LH/FSH、T、INS及HOMA-I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H、LH/FSH、T、INS及HOMA-IR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LH、LH/FSH、T及IN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而治疗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的LH、T及INS水平,优化卵泡的生长发育环境,从而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不孕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原发性肝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感觉与中医证候轻重的相关性,以了解患者的自我感觉在疾病轻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构建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院后3天内与出院前3天内填写临床观察表,出院时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填写病情进退情况,分好转、稳定、进展3级。以入院时证候各指标分值减去出院时各指标分值,然后与患者自我感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8个基本证候中,气虚、气滞、血虚的变化能影响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评估;在向上的层面,虚证总评分、实证总评分、证候总评分等,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对自身好转程度的评价,更多体现在细节方面,缺少对整体判断的能力,因此,患者对证候的整体评价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典型症状及抑郁、焦虑状况,了解多毛、痤疮、肥胖、不孕等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对128例PCOS患者进行典型症状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问卷调查,针对患者负性情绪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PCOS患者SAS评分为(31.15±6.78)分,SDS评分为(34.05±8.14)分,均高于中国常模[(29.78±0.46),(33.46±8.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5,10.229;P〈0.05);不同年龄、是否可孕;患者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值别为13.567,4.243;P〈0.05)。结论治疗育龄期、不孕的PCOS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应做好用药、饮食运动及自我监护等护理,并更应注重强化心理疏导,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与对照在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并评价中药内异方药物血清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上子宫内膜组织种植的方法建立EM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达那唑和内异方制备对照血清和药物血清。将CAM模型分别用空白血清、达那唑药物血清和内异方药物血清干预后,测量种植灶面积和阳性血管面积,计算阳性血管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各组种植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EM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种植于CAM后,种植灶面积与对照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M异位内膜种植灶周围形成的血管面积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种植后(P〈0.05);与各自空白血清组相比,内异方血清组的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种植于CAM后形成的种植灶面积明显缩小(P〈0.01,P〈0.05),种植灶周围阳性血管面积显著减少(P〈0.01)。达那唑与内异方作用相似,但其异位内膜种植灶面积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在位、异位内膜组种植灶中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在位内膜组(P〈0.01),内异方血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各组空白血清组(P〈0.01),达那唑血清组亦下降明显,但异位组织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异位内膜组织血管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内异方药物血清可显著降低EM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抑制种植灶新生血管网的形成,减少异位灶局部血供,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与达那唑作用相比,中药内异方在抑制和治疗EM上有相似的作用,但在抑制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方面,中药内异方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及治疗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中药对于预防手术后复发以及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存在可能优势。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本病研究深入的同时,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及严格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中医临床研究证型分类众多,方药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