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白及中2-异丁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成分的UPLC-ESI-Q/TOF-MS快速识别鉴定方法,以及主成分militarine的UPLC测定方法。方法: 液质联用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7 μm,2.1 mm×100 m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器为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离子源,MSEE代表碰撞能量)采集方式,采集质量数范围m/z 100~1 000。含量测定采用UPLC法,以乙腈-0.1%磷酸溶液(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3 nm;柱温:35℃;流速:0.2 mL·min-1结果: 利用建立的白及化学成分数据库,结合2-异丁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成分的诊断离子、准确分子量、质谱碎片及对照品信息,快速分析鉴定21个目标化合物。主成分militarine在19.059 0~381.180 8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加样回收率为100.9%,RSD为1.5%。36批白及中militarine的含量范围是1.5%~4.6%。结论: UPLC-Q/TOF-MS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白及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白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外用益生菌乳膏缓解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0例卡培他滨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凡士林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各70例;完成研究分别为63、67、59例。益生菌组化疗期间手足外用含双歧杆菌及乳酸菌的益生菌乳膏1周;凡士林组只应用凡士林乳膏,方式同益生菌组;空白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结果 益生菌组手足皮肤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均P<0.0125),化疗期间益生菌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P<0.0125)。结论 外用益生菌乳膏有利于抑制卡培他滨化疗患者的皮肤致病菌,降低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的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人类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变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首先构建模型;进行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的症状观察和病理分析;血常规检测;检测大鼠、兔及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白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CD4、CD8等,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和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模型大鼠、兔及患者急性期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WBC)升高,淋巴细胞(LYM)及百分比(LYM%)下降,中性粒细胞(UEN)及百分比(UEN%)升高,血小板(TLP)正常;血清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4及TNF-α水平升高;IgA升高,C3、C4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改变的程度不同,血清IL-2、IgG、IgE水平改变不完全一致。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大部分血液学指标改变与人类相似,可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攻击性人格量表对16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得分高于常模(P0.01);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言语攻击、愤怒攻击、敌意攻击、自我攻击得分高于心理健康患者(P0.01或P0.05);行动性冲动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呈正相关,言语攻击与SCL总分呈正相关,敌意攻击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呈正相关,自我攻击与精神病性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建议帮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弱点,调整应对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用H7N9禽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和雪貂后,其肺部动态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及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BALB/c小鼠经鼻腔接种106EID50(50 μL)H7N9禽流感病毒后第1、2、3、5、7、14、28天分别安乐死2~3只小鼠;雪貂经鼻腔吸入接种106EID50(500 μL)H7N9禽流感病毒后第3、7、14、28天分别安乐死1只雪貂,分别观察动物的临床特征改变,肺组织的大体组织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动态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毒分布及肺组织各种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感染病毒后的小鼠出现竖毛、嗜睡、死亡等表现,雪貂表现为打喷嚏、鼻腔分泌物、稀便、嗜睡等;大体观察小鼠与雪貂肺组织均可见到暗红色病灶;光镜观察小鼠与雪貂的肺组织均呈现坏死性支气管炎和渗出性间质性肺炎、肺泡炎。感染第2天开始出现炎性病变,7~9 d炎症病变最严重,14 d后逐渐修复吸收,28 d基本完全吸收;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多,以T细胞增多为主,尤其是CD8+ T细胞两种动物均大量表达。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BALB/c小鼠和雪貂肺组织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感染后7~9 d肺部炎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最严重,CD8+T细胞明显增多,14 d后病灶逐渐吸收。该研究可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该病及进行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高迪  黄澜  张欣 《护士进修杂志》2016,(22):2061-2063
目的探讨不同的鼻饲营养途径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疾病发展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62例连续禁食、胃肠减压48h以上,且肠蠕动恢复、腹痛已缓解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对照组行鼻胃管鼻饲(70例),观察组鼻空肠管鼻饲(9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蛋白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泻、腹腔脓肿、多脏器功能不全及死亡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蛋白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使用螺旋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优势明显,并发症显著减少,恢复时间短,护理难度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2013年3月中国爆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进行致病性及传播力的研究,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方法 对新发H7N9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雪貂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等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H7N9毒株在雪貂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结果 雪貂模型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病毒传播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7N9病毒的致病性低于H5N1,与2009年起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当。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雪貂的呼吸道、心脏、肝脏以及嗅球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H7N9禽流感可以通过飞沫在雪貂间进行低水平的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内有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较H5N1禽流感病毒低,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相当,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雪貂间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黄醋热敷与鱼腥草滴眼液联合传统方法治疗初期睑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使用大黄醋与鱼腥草滴眼液联合传统方法治疗的睑腺炎初期患者为治疗组,与使用传统治疗方法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7天后复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醋热敷与鱼腥草滴眼液联合传统方法治疗初期睑腺炎疗效显著并可缩短疗程,为一种操作简单、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Wistar大鼠心脏自发性病变发病情况,为长期致癌性研究、老年病学研究及毒性病理学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采用1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常规饲养,分别在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时处死40只大鼠,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9月龄Wistar大鼠心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12月龄Wistar大鼠月龄心脏病变的发病率为2.5% (1/40),表现为少数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伴少量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18月龄大鼠心脏病变的发病率为57.5%(23/40),表现为轻至中度心肌病,雄性发病率高于雌性.24月龄大鼠100% (40/40)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病,并有2.5% (1/40)发生心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Masson染色显示9月龄大鼠心脏血管周围及心脏瓣膜环下有少量胶原纤维,随年龄增长,血管周围及心脏瓣膜环下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并延伸入心肌细胞间.结论 随年龄增长,大鼠心脏自发病变比率升高,主要病变为心肌病,偶尔可发生心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沉积首先发生于血管周围及心脏瓣膜环下,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可能与大鼠心肌病的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成年C57BL/6小鼠海马内的分布及其与突触后致密区(PSD)蛋白成员的共定位,为揭示HDAC2与PSD蛋白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DAC2在C57BL/6小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分布。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HDAC2与PSD蛋白成员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1(NR1)、PSD-95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结果 HDAC2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均具有明显表达,而在各区的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以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表达均较少。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图片的重叠表明,HDAC2与NR1、PSD-95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均可见显著共表达现象,其他区域偶见散在分布的双染神经元。结论 HDAC2在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表达丰富,并与PSD蛋白成员间存在共定位现象。本实验结果为探讨HDAC2对谷氨酸能突触后神经元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