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监测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移植受者术前由于二次移植、输血、妊娠等原因可造成体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体液致敏,是造成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和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细胞性排斥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补体裂解片断(C4d)沉积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急性细胞性排斥肾移植患者145例,根据病理表现有否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将其分为细胞性排斥+C4d阳性组(C4d阳性组)64例,单纯细胞性排斥组(C4d阴性组)81例。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排斥反应发病情况、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失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早于C4d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nff分型Ⅰ型与Ⅱ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C4d阳性组有22例(34%)移植肾失功,明显高于C4d阴性组的11例(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C4d阳性组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C4d阴性组(P0.01),移植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9%。结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的肾移植患者,术后较早发生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效果较差,移植肾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患者并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1977年 7月至 2 0 0 1年 9月 1189例 (12 0 0例次 )肾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发生及其免疫抑制剂治疗情况。 结果 发生恶性肿瘤 19例 (1.6 % ) ,其中肝癌 4例 ,乳腺癌 3例 ,Kaposi肉瘤 2例 ,肺癌 2例 ,膀胱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胰头癌、齿龈癌、结肠癌、胆囊癌各 1例 ,1例肿瘤原发灶不明。移植术后至肿瘤诊断时间 2~ 112个月 ,平均 (36 .7± 2 4 .2 )个月。 12例行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全部带肾存活 ,随访 1~ 73(平均 15 .4 )个月 ,肿瘤无复发 ,移植肾无排斥反应。 7例因肿瘤无法手术切除者中 5例在诊断肿瘤后 1年内死亡。 结论 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此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关。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应为首选 ,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 ,同时尽可能保留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手术中特殊供肾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特殊供肾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6月间进行的868例尸体肾移植中326只特殊供肾的处理,并与542只普通供肾的移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26只特殊供肾均得到了利用,血管变异的供肾移植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及1年移植肾存活率与普通供肾均远见显著差异;其他特殊供肾均未发生与修整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畸形供肾或损伤供肾,通过合理手术整形,灵活运用等方法保肾,并不影响肾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47例尿毒症患者 ,其中血透治疗 42 8例 ,腹透治疗 19例。年龄 13~ 70岁 ,平均 36 .3岁。初次肾移植 42 7例 ,男 2 5 3例 ,女174例。再次肾移植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1.2  PRA检测方法1.2 .1 试剂 采用美国 One L am bda公司提供的莱姆德混合抗原板 (LATM)和莱姆德抗原板 (LAT)检测系列。L AMT用于肾移植术前受者体内致敏抗体的定性检验 ,可初步确定致敏抗体类型 ,而 LAT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致敏抗体特异性 (HL A-I类或 II类抗体 )。1.2 .2 结果判断  PRA≤ 10 %为无致敏 ;10 % 相似文献   
6.
高敏受者肾移植术前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 (DFPP)治疗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高度致敏受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19例高度致敏受者术前DFPP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例病人PRA完全转阴 ,13例PRA降至可接受移植范围 (<40 % )。DFPP治疗前平均PRA水平为(5 9.3± 14.1) % ,治疗后下降至 (19.2± 18.9) % ,P <0 .0 5 ,平均下降 (40 .1± 19.2 ) %。DFPP治疗后4周复查PRA为 (2 1.9± 31.4) %。其中 17例已接受肾移植手术 ,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 1例 (6 .3% ) ,急性排斥 6例 (35 .5 % ) ,经激素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DFPP综合抗排斥治疗全部逆转。移植成功率达94.1% (16 / 17)。 结论 DFPP可降低肾移植高敏受者的排斥发生率 ,提高术后抗排斥治疗成功率 ,提高人 /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霉酚酸酯在肾移植患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口服麦考酚酸酯(MMF)达稳态后其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MPA)的药动学。方法肾移植患者22 例(男14例,女8例),术后按每次1 g,每12 h 1次的给药方案用药7 d后采血检测,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PA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数据用3P87药动学软件,按非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MPA稳态后的药动学参数tmax为(1.27±1.06)h,ρmax为(20.83±11.71)mg·L-1,AUC0→12为(49.81±13.57)mg·h·L-1,MRT为(3.37±0.73)h,CL为(17.79±9.02)L·h-1。结论霉酚酸个体间药动学差异大,药动学参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二十余年中医药在肾移植中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是现代医学的新近产物,在古代中医药中没有相关论述。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不少医家探索了中医中药在肾移植临床和实验中的作用,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将近20余年来有关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概述如下。1复方中药实验研究毕旭东等[1]观察活血化瘀注射液Ⅰ号(HHI-Ⅰ)对同系大鼠肾移植中肾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供肾热缺血5min、乳酸林格液中冷保存3h后进行同种大鼠间肾移植,随机分为HHI-Ⅰ组和对照组。HHI-Ⅰ组在开放血流前30min大鼠颈静脉给予HHI-Ⅰ1ml/100g体重、电子蠕动泵缓慢注入;常规组在相同的时间、以相同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肺部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通过检测血、尿CMV-DNA(PCR)或CMV-IgM和IgG,结合临床症状及胸片明确诊断后采用以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结果 11例中治愈8例,死亡3例。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采用综合性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