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牛至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NK细胞活性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等方法考察牛至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牛至油在促进NK细胞活性和单核-巨噬细胞方面的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试验中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牛至油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新冠肺炎病毒流行期间,中国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了“互联网+”网络教学模式替代传统课堂授课,本团队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江西省级精品网络公开课为依托,对使用该课程的72所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做了课程学习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调查学生使用“互联网+”网络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体验。方法:使用问卷星设置问卷,在超星精品网络公开课发布问卷星二维码,让学生扫码参与调查。结果:共收回306份调查问卷,其中学生的来源主要为普通二本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60%和40%;其中70%~80%的同学认为课程体验过程比较满意,打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喜欢精品网络公开课的学生比较少只有23%。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大多数高校积极使用网络公开课进行网络授课,学生也通过互联网完成学业,这既是对我国“互联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焦作产鲜地黄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其形态学、生化、16S r DNA序列进行分析及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初步了解该菌的相关特性并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鲜地黄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用划线法进行分离与纯化,然后用革兰氏染色、生化管、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药敏试纸抑菌实验对内生菌及其抑菌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得到的鉴定菌在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后鉴定显示1号、2号和3号菌均为梭状细菌,4号为杆状细菌;生化管实验的颜色变化显示1号、2号和3号菌为梭菌属细菌,4号菌为土壤农杆菌;16S r DNA的鉴定结果表明3号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3号菌对三种病原微生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结论:地黄中分离纯化得到的3号菌的抑菌活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在广西地区的详细分布情况.方法 于2007年底对广西地区的14个地级市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共采集了77个地点的154个土壤样品和130个水样.采样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方法、16S rDNA基因测序和鞭毛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检出情况的地理分布进行绘图记录.结果 15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13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8.4%,没有在水样中发现该菌;分离纯化结果与16S rDNA基因测序和鞭毛基因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分离纯化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的采样点分布在中东、南宁、钦州、放城、北海5个地区.结论 广西地区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南海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新的抑菌类化合物及开展昆虫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通过药理实验找出昆虫的有效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溶剂两段提取法提取昆虫虫体,用二氯甲烷溶剂浸渍2次,再用70%甲醇浸渍2次获得昆虫提取物。并采用了药敏试验法给药物定性和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出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在11种昆虫中,只有蝉蜕和蝼蛄2种昆虫的昆虫提取物(分别为蝉蜕正丁醇部、蝼蛄乙酸乙酯、蝉蜕乙酸乙酯和蝉蜕水部位),对金黄色葡菌球菌和结核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蝉蜕乙酸乙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极强。结论:该研究将为抗生素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拓展昆虫化学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连接蛋白(Cx43)mRNA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模型组(B)、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C,D,E组,剂量为生药40,20,10 g.kg-1)。A,B组生理盐水ig,C,D,E组温胆汤ig,1次/d,21 d后,按照0.6 mg.kg-1一次性ip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O1)建立拟精神分裂症模型,然后行为学观察3 d,处死大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Cx43 mRNA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Cx43 mRNA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温胆汤3个剂量组Cx4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能够增强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脑组织中Cx4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进一步明确中药地榆中主要活性成分地榆皂苷Ⅰ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 (CTX)(150 mg·kg-1)腹腔注射建立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白细胞低下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模型组、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Gh–CSF)阳性药组、地榆皂苷Ⅰ低剂量组(2.5 mg·kg-1)、地榆皂苷Ⅰ高剂量组 (5 mg·kg-1),另设空白组。各给药组在造模第 2 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5 d;其中 rGh–CSF 皮下注射给药。 给药后进行体质量、白细胞计数及骨髓有核细胞检测分析。结果:在给药 5 d 后,地榆皂苷Ⅰ显示了较好的升高白细胞的 作用;且其高剂量组同样在给药 5 d 后显著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水平。结论:地榆皂苷Ⅰ具有良好的升高白细胞作用,为其治 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机制研究奠定药效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海马组织谷氨酸(Glu)活性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7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模型组(B)、温胆汤高剂量组(C)、温胆汤中剂量组(D)、温胆汤低剂量组(E)、氯氮平组(F),每组12只。在造模前,C,D,E组分别ig温胆汤生药40,20,10 g·kg-1;F组ig氯氮平20 mg·kg-1;A,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ig,1次/d,共21 d。在最后1次给药2 h后,B,C,D,E,F组一次性ip MK801 0.6 mg·kg-1,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并进行刻板行为学观察;3 d后处死大鼠,取血清和海马组织检测。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的病理改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ABC-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中Glu活性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刻板行为;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海马组织Gl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改善了模型鼠的刻板行为和海马CA1区的病理改变,并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6的含量(P<0.05或P<0.01),使海马组织Glu活性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温胆汤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因子产生和提高Glu活性的表达来减轻精神分裂症模型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类鼻疽菌素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lkholderia pseudomallei,B. pseudomallei)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突变类鼻疽菌素的主要合成酶基因mes C,检测野生菌和突变菌产生类鼻疽菌素能力的差异以及突变前后该菌对微生物(2株真菌:青霉菌、黑曲霉菌;2株细菌: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线虫、小鼠的毒力差异。结果 突变菌的菌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产生菌膜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对微生物的抑制活性和对线虫、小鼠的致病性。结论 类鼻疽菌素可能是B. pseudomallei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其致病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