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细胞色素P4501A(cytochrome P4501A,CYP1A1)、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receptors,TSLPR)、CC趋化因子受体3(CC 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在小儿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89例作为特应性皮炎组,同期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入组后第2天空腹静脉血3 mL,在密度梯度离心处理下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YP1A1、TSLPR表达量,采用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3表达水平。分析CYP1A1、TSLPR、CCR3在小儿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CYP1A1、TSLPR、CCR3表达均升高(P<0.05)。CYP1A1、TSLPR、CCR3表达与特应性皮炎患儿性别、年龄、伴随症状无关(P>0.05);CYP1A1、TSLPR、CCR3表达与特应性皮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家族过敏史、特应性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相关,与轻度、中度、无家族过敏史、无特应性家族史、无个人过敏史的患儿相比,重度、有家族过敏史、有特应性家族史、有个人过敏史的患儿CYP1A1、TSLPR、CCR3表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YP1A1、TSLPR、CCR3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CYP1A1、TSLPR、CCR3对小儿特应性皮炎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与CYP1A1、TSLPR、CCR3单项预测相比,三项联合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 结论 CYP1A1、TSLPR、CCR3在小儿特应性皮炎中表达升高,且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家族过敏史、特应性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相关,临床上可采用三者联合预测此病。  相似文献   
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EPH)为临床常见病,常合并眼底改变,其发生率高达70%以上。以往EPH的眼科检查,主要采用患者主诉及眼底镜下检查方法,主观成份过大,且不具有量化指标。我们从1996年5月~1997年10月采用无创伤性视电生理检测方法,对EPH病人进行检查,从细胞分子水平方面研究,从而探讨EPH与视网膜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和规律性,达到指导临床工作这一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电针腹部腧穴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和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影响。方法:10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电针腹部腧穴疗法,对照组52例采用电针传统体穴疗法,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值;检测血脂、血清脂联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腰围、腰臀比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下降(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上升尤为明显。结论:电针腹部腧穴较电针传统体穴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显著优势,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7例残胃癌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早期诊断、外科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199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7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残胃癌临床表现特点及外科治疗。结果27例残胃癌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21例,非根治性治疗(包括姑息性切除术、短路或造瘘术及探查术)6例,观察术后患者生存率。全组根治手术切除率为77.7%。根治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45.2%、1.9%,非根治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2%、5.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手术切除率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腹部腧穴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选用10只为正常组,余下采用高营养饮食诱导肥胖,将造模成功的3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电针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治疗2组电针天枢、中脘、关元及大横,正常组和模型组只固定,不予电针干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FA的含量。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较模型组体重、Lee′s指数及血清FFA均明显降低(P<0.05,P<0.01),在降低血清FFA方面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电针腹部腧穴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疗效显著,尤其可以降低FFA。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4年8月至1995年3月间应用镇痛剂宜术安检于孕6周至12周人工流产术100例临床观察,镇痛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自1994年g月至1995年3月门诊随机选择100例孕12周以内,无人工流产禁忌的妇女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相同情况100例为对照组。二、方法:观察组用它术安检1枚(每枚0.4克)塞人肛门内2cm以上。80分钟开始实施手术。对照组常规操作。观察孕妇术中痛苦表情程度及宫颈口扩张情况。三、评估镇痛标准:显效:孕妇术中无痛苦感,或基本无痛,安静;有效:孕妇有轻度腹痛、牵拉感,基本安静;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参考组患者发病48h后行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发病48h内行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后应尽早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高,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泵治疗又被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系统(CSII),将放置短(超短)效胰岛素的容器通过导管分别与针头和泵连接,将针头置于皮下组织,用于调整程序的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胰岛素输注,模拟胰岛素的持续基础分泌(通常为每小时0.5~2U)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我科于200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