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胎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部分会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也有少数恶变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已婚,孕2产1,因葡萄胎排空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4天入院。该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12月12日,停经1个月时自测尿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癌基因Bmi-1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①使用Reahime—PCR的方法检测4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mi-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③改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银染技术检测该4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水平;④Western Blot检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端粒酶蛋白表达量。结果①Bmi-1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有明显表达(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G3级阳性表达率(93.10%)高于G2级(61.11%),Ⅱ期、Ⅲ期阳性表达率(66.67%)低于Ⅳ期(92.31%),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测率为87.23%(41/47),正常组织中阴性表达;③端粒酶活性阳性标本中Bmi-1蛋白高表达,占90.2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1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Bmi-1基因和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期别相关;Bmi-1阳性率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密切相关,其在卵巢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KIA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Dong等于1995年首次从人的染色体11p11.2中分离出该基因,并且证实KA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高表达。之后人们又陆续研究了KAI1基因与其他肿瘤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晚期宫颈癌阴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及疗效。方法 分析了23例中晚期宫颈癌阴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经过妇科检查和组织活检诊断宫颈癌。结果 中晚期宫颈癌急性阴道出血多有明显诱因;16例行阴道填塞后血止,余因填塞效果差,有2例行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行腔内后装放疗,3例行髂内动脉栓塞术,以髂内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最好。积极止血同时,需行抗休克、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治疗。结论 应减少中晚期宫颈癌阴道大出血的诱因,如避免粗暴妇科检查等;传统的阴道填塞仍是治疗宫颈癌阴道大出血简单有效的方法;髂内动脉栓塞术对难以控制的宫颈癌阴道大出血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隋丽华 《黑龙江医学》2002,26(4):314-314
收集医院临床诊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病期血清标本进行谷丙转氨酶含量的检测 ,以揭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损的机制和为防病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本组 2 6 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 ,男 2 34例 ,女 31例 ,年龄 6~ 78岁 ,平均 33岁 ,其中 2 0~ 40岁 176例 ,占 6 7 2 %。临床诊断与分型按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标准 ,其中轻型 140例、占 5 3% ,中型 87例、占 32 8%。2 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赖氏法 ,72 2型分光光度计。3 结果 (见表 1)表 1  2 6 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GPT(卡门氏单位 )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合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制 3% 和 6% 茶多酚乳膏对重症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与市售必麦森凝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重症痤疮 180 例,随机分为 3% 茶多酚乳膏组、6% 茶多酚乳膏组和对照组 (必麦森凝胶组) 各 60 例,均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疗程为1个月。各治疗组的观察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作χ2检验。结果(1)疗效:必麦森凝胶组痊愈 23 例 (38.33%)、显效 28 例 (46.6%)、有效 4 例 (6.67%)、无效 5 例 (8.33%),总显效率 85%。3% 茶多酚乳膏组:痊愈 19 例 (31.67%)、显效 6 例 (10.00%)、有效 5 例 (8.33%)、无效 30 例 (50.00%),总显效率为 41.76%,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6% 茶多酚乳膏组:痊愈 42 例 (70.00%)、显效 8 例 (13.33%)、有效 8 例 (13.33%)、无效 2 例 (3.33%),总显效率为 83.33%,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发生 19 例 (31.67%)、3% 和 6% 茶多酚乳膏组分别发生1例 (1.67%) 和 2 例 (3.33%);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3)复发率:对照组复发11例 (18.33%),3% 和 6% 茶多酚乳膏组分别复发 13 例 (21.6%) 和 12 例 (20.00%),各治疗组复发率均与对照组相当 (P>0.05)。结论6% 茶多酚乳膏治疗重症痤疮疗效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两个小型猪种群的部分细菌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巴马和五指山小型猪细菌携带状况,为制定北京市实验用小型猪微生物检测标准提供基本数据.方法 采集毛发、鼻拭子、气管分泌物、肛拭子和粪便等标本, 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反应等方法,检测不同部位细菌携带状况.结果 两个品系小型猪群中均检出猪链球菌2型,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耳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结论 采样部位和检测方法会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Mamu-B*007:03-sv1是中国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类分子的一种剪切异构体,其α3结构域缺失。本实验初步获得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信息,并与全长的Mamu-B*007:03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分别构建Mamu-B*007:03-sv1-myc-pEGFPN3和Mamu-B*007:03-myc-pEGFPN3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这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利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这两种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分析这两种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结果 Mamu-B*007:03-sv1和Mamu-B*007:03基因均能在293T细胞内正常表达。Mamu-B*007:03-sv1发生了糖基化的修饰,Mamu-B*007:03基因在细胞膜上表达,Mamu-B*007:03-sv1基因在细胞内表达。结论 Mamu-B*007:03-sv1基因的α3结构域缺失,其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与全长Mamu-B*007:03基因有明显差异,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FN)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 基底膜重构与宫颈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正常人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人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的FN、LN及Ⅳ型胶原和LN蛋白呈线状环绕于血管及上皮下基底膜内,FN呈细条索分布于基底膜的间质内。子宫颈癌组织中,癌细胞团周围基底人的Ⅳ型胶原的线状荧光减弱、断裂甚至缺失,尤其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明显,而N和LN蛋白表达增多,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负相关。一些癌细胞浆内可见FN和LN蛋白的阳性染。结论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时,基底膜变薄、断裂,Ⅳ型胶原降解。而癌细胞浆及邻近癌组织的间质内,FN及LN表达增多,并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猕猴志贺菌感染状况及药物敏感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志贺菌血清型的分布,针对不同血清型筛选高敏抗生素。方法 采用国标(GB/T14926.47—2001)的检测方法,对537份猕猴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检出74株志贺菌.检出率为13.78%。其中A群占6.76%,B群占71.62%,C群占21.62%。各个血清型分布为:A群1型占6.76%,B群2a型、Y变种、6型、3c型分别占35.14%、32.43%、2.70%、1.35%,C群鲍氏多价(7—11)型、(12-15)型分别占20.27%、1.35%。药敏实验表明志贺菌对氧氟沙星(86.49%)最敏感;对头孢三嗪(77.03%)、头孢他啶(64.86%)也较敏感;2a型志贺菌对头孢唑啉(65.38%)、痢特灵(65.38%)有较强敏感性;鲍氏多价(7—11)型对头孢唑啉(66.67%)、环丙沙星(66.67%)、诺氟沙星(66.67%)敏感性较强。结论 志贺菌2a、Y变种和鲍氏多价(7-11)型是目前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血清型,且对氧氟沙星、头孢三嗪、头孢他啶敏感,其中鲍氏多价(7—11)型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也有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