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胆道手术麻醉中胆-心反射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才  潘建辉  陈昆洲 《安徽医学》2006,27(2):160-162
一、胆-心反射神经生理学基础 (一)心脏神经支配和反射 1.心交感神经 (1)节前、节后纤维节前纤维发自T1-5灰质侧角神经元,为胆碱能纤维。节后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柬和心房与心室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支气管封堵器(endobronchial blocker,EBB)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100例拟行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完全随机分为EBB组(E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组(D组),每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时间、肺塌陷时间、导管或EBB移位次数、肺隔离效果、气道压及下气道损伤情况. 结果 与D组比较,E组定位时间和肺隔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D组肺塌陷时间分别为(8.5±3.5)、(4.5±2.9) min,套囊移位次数分别为23和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压力显著高于E组,分别为(26±4)、(22±3) cm H20(1 cm H20=0.098 kPa);且其下气道中重度损伤例数也显著高于E组,分别为25和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DLT比较,EBB OLV术中肺萎陷时间长、位置易移动,但气道损伤小,能安全顺利地完成OLV,是满足VATS较好的OLV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大多认为是麻醉药作用于细胞结构和分子水平,包括受体、离子通路和第二信使系统等。从中枢神经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来看,发现全麻药主要是影响其突触传递功能。近来认为是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O-cGMP)信号在细胞间广泛且重要的传导,许多全麻药是通过干扰此通路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也称早老性痴呆,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病变。据统计,该病已成为人类第4号杀手。AD是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异常,在神经元细胞外产生B淀粉蛋白(AJ3)沉积,形成早老性斑的中心,并造成神经元损伤,而大量老年斑的出现又是AD的重要神经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阻滞术中并发颈部皮下气肿少见,我们连续发生2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 女性,24岁,因胆道术后残余结石伴感染,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引流及左肝管引流术。术前检查除右上腹明显压痛外,其他均正常。于胸8~9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复合麻醉方法,现将我院应用于高龄病人的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与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和围产儿的风险与麻醉处理.方法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100例,年龄24~43岁.硬膜外麻醉90例(A组),全身麻醉10例(B组).术中连续监测ECG、BP、HR、SpO_2;危重产妇监测CVP.记录切皮至胎儿娩出(I-D)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U-D)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组硬膜外阻滞不全20例(22%).B组I-D时间短于A组L(7.5±2.0)min vs.(12.3±2.6)min](P<0.01).全组术中低血压32例(32%);新生儿窒息21例(21%);Apgar评分低于3分11例(死亡5例),4~7分10例,8~10分79例.产妇子宫次全切除2例、膀胱损伤修补1例、术中大量出血15例.结论 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和新产儿的风险明显增加,硬膜外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高危因素是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gar评分.结果 A组硬膜外阻滞不全20例(22%).B组I-D时间短于A组L(7.5±2.0)min vs.(12.3±2.6)min](P<0.01).全组术中低血压32例(32%);新生儿窒息21例(21% ;Apgar评分低于3分11例(死亡5例),4~7分10例,8~10分79例.产妇子宫次全切除2例、膀胱损伤修补1例、术中大量出血15例.结论 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和新产儿的风险明显增加,硬膜外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高危因素是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孕妇剖宫产率高达30%以上,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因素外,主要是宫内胎儿窘迫指征放宽和择期反复剖宫产,还有治疗因素,曾有1例第二次剖宫产的女孩患白血病,  相似文献   
9.
王瑞明  柴小青  陈昆洲 《安徽医学》2014,(11):1483-1485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帕瑞昔布钠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 8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地佐辛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复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给予生理盐水、地佐辛0.1 mg/kg、帕瑞昔布钠0.8 mg/kg及地佐辛0.1 mg/kg复合帕瑞昔布钠0.8 mg/kg静脉注射。记录术后患儿拔管后0.5、1、2、4、8、12、24h(T1-7)校正面部疼痛评分(FPS-R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D组、P组、DP组术后FPS-R评分均低于C组(P<0.01),DP组术后FPS-R评分低于D组、P组(P<0.01),诱导期间C组、P组患儿呛咳多于D组、DP组(P<0.01),C组患儿术后烦躁多于其他各组(P<0.01)。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帕瑞昔布钠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有超前镇痛作用,二者复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孕妇剖宫产率高达30%以上,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因素外,主要是宫内胎儿窘迫指征放宽和择期反复剖宫产,还有治疗因素,曾遇1例第2次剖宫产出生的女孩患白血病,为了进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再次妊娠行第3次剖宫产.瘢痕子宫反复剖宫产的麻醉,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对麻醉处理未引起足够重视.据我院瘢痕子宫剖宫产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存在硬膜外阻滞不全、术中低血压和失血性休克及新生儿窒息等诸多临床问题[1].因此瘢痕子宫削宫产的麻醉处理困难复杂和风险很大,应作为临床麻醉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