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腺瘤(HCA)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探讨CEUS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穿刺病理证实的25个最大径<3 cm的HCA和48个最大径<3 cm的FNH病灶,经外周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后,观察两者动脉期增强方式、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强度、滋养动脉、中央瘢痕、包膜下增强血管影等表现。结果 最大径<3 cm的HCA和FNH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其中,HCA以整体增强(21个,84.0%)为主,FNH以泉涌状增强(41个,85.4%)为主(P<0.001)。门脉期,HCA减退呈低回声增强(10个,40%),FNH表现为高回声增强(10个,20.8%)或等回声增强(38个,79.2%;P<0.001);延迟期,分别有13个(52.0%)HCA和2个(4.2%)FNH减退呈低回声增强(P=0.003)。HCA滋养动脉检出率低于FNH(12.0%vs 52.1%,P=0.001);HCA包膜下增强血管影检出率显著高于FNH(56.0%vs 10.4%,P<0....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自制波浪形腰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临床中均按中医护理方案要求实施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使用自制波浪形腰枕,对照组不使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平均住院时间为(12.2±3.4)d,对照组分别为85.0%和(16.9±4.2)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自制波浪形腰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100例,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情稳定后给予针灸及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CSS、NIHSS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时间延长Baethel评分逐渐升高,CSS、NIHSS评分逐渐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结合针灸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常规超声(B-model ultrasound,BMUS)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图像特征,并探讨炎症型HCA(I-HCA)和HNF-1α失活型HCA(H-HCA)图像特征差异,旨在提高HCA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分析2012年3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确诊为HCA的103例患者共103个病灶的BMUS特征,其中65例患者共65个病灶完成CEUS检查,分析CEUS动脉期增强方式、包膜下增强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减退等特征并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I-HCA在BMUS主要表现为低回声(68.4%,26/38)而H-HCA以高回声为主要表现(78.6%,11/14,P<0.001),脂肪肝背景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P=0.025)。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分别为50.0%和14.3%,P=0.030)。HCA的CEUS特征包括动脉期整体高增强(73.8%,48/65),达峰时均匀增强(86.2%,56/65),门脉期15.4%(10/65)呈低增强,延迟期40.0%(26/65)呈低增强,另有50.8%(33/65)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I-HCA在延迟期呈低增强的比例高于H-HCA(P=0.019),且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分别为54.2%和12.5%,P=0.040)。以“BMUS高回声、CEUS动脉期均匀高增强、延迟期等增强或高增强”为特征诊断H-HCA,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500和0.962。以“BMUS低回声伴脂肪肝背景、CDFI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为特征诊断I-HCA,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545和0.875。结论 H-HCA的特征为BMUS高回声,CEUS动脉期均匀高增强,延迟期持续增强;I-HCA的特征性表现为低回声伴脂肪肝背景,CDFI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CEUS动脉期高增强及包膜下增强血管影。BMUS及CEUS对HCA的术前诊断及分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混合型肝癌(CH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特征,并探讨不同病理分型混合型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H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总结其超声造影特点并对不同病理分型CHC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灰阶超声上,CHC病灶内部以低回声为主(79.6%),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实质性肿块。超声造影上,CHC病灶动脉期增强方式表现为整体均匀增强20例(40.8%),整体不均匀增强23例(46.9%),环状增强6例(12.2%)。53.1%表现为显著消退,32.7%为轻度消退。以HCC成分为主的病灶多表现为整体均匀(57.1%,12/21)或不均匀增强(42.9%,9/21),而以ICC为主要成分的病灶多呈整体不均匀增强(48.0%,12/25)或环状增强(24.0%,6/25)。经典型CHC病灶平均消退时间早于伴干细胞特征型CHC(P0.05),两者其余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C的超声造影表现与HCC、ICC存在部分相似特点。不同细胞成分CHC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差异,经典型CHC与伴干细胞特征型CHC造影剂消退时间有统计学差异,CHC的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特点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8例I-HCA患者28个病灶的CEUS表现,观察其动脉期增强方式、达峰时增强的均匀性、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及病灶内部灌注缺损区的显示情况。将所有病灶分为最大径>5 cm组(9个)和最大径≤5 cm组(19个),并比较两组病灶CEUS表现的差异。结果28个I-HCA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其中39.3%(11/28)呈整体增强,39.3%(11/28)呈向心性增强,21.4%(6/28)呈离心性增强,25.0%(7/28)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0.7%(3/28)的病灶内见灌注缺损区,64.3%(18/28)的病灶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最大径>5 cm组的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增强(P=0.020)和内部灌注缺损区(P=0.026)比例较高,但两组在增强方式、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42.9%(12/28)和57.1%(16/28)的病灶呈低增强。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为依据诊断良性病变,准确性为42.9%(12/28)。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中的任意一种征象为I-HCA的诊断依据,准确性提高至71.4%(20/28)。结论CEUS对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儿童少年的贫血情况。方法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贫血诊断标准 :3~ 6岁Hb值 <110g/L ,7~ 14岁Hb值 <12 0g/L ,,15岁以上男Hb值 <130g/L ,女Hb值 <12 0g/L。结果  3~ 5岁儿童少年盆血率为 2 1 11% ,其中 3~ 6岁贫血率为 7 92 % ,7~ 15岁为 2 3 73% ,7岁组贫血率 5 2 40 %为最高 ,14岁组贫血率 5 0 5 %为最低 ,7~ 15岁随着年龄增长贫血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8岁组和 10岁组男生贫血率明显高于女生 ,而 14岁组女生贫血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 海口港小学生贫血患病较严重 ,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保证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3D-CEUS)技术对肝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FLLs)动脉期增强表现的显示能力。方法 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210例经病理确诊或临床随访证实的FLLs患者,共210个病灶纳入研究。对同一肝内病灶依次行常规二维超声造影(two-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2D-CEUS)和动态3D-CEUS检查,观察两种造影模式下所得声像图,并对两种成像技术显示的动脉期病灶周围滋养血管、病灶增强模式和病灶内部血管形态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3D-CEUS显示病灶增强模式与2D-CEUS无明显差异(P=0.887)。和2D-CEUS相比,动态3D-CEUS可观察到病灶周围更多的滋养血管,显示血管连续性更好、血管形态更清晰(P均<0.001)。动态3D-CEUS显示瘤内血管形态也优于常规2D-CEUS(P<0.001)。结论 动态3D-CEUS可用于观察FLLs的动脉期增强模式。与2D-CEUS相比,动态3D-CEUS能更好地显示FLLs的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CEUS和CECT对HCA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HCA且术前行CEUS和CECT检查的21例患者共21个病灶资料,观察HCA的CEUS及CECT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HCA病灶在CEUS和CECT动脉期均呈高增强100%(21/21),门脉期分别观察到14.3%(3/21)和19.1%(4/21)呈低增强;延迟期分别见33.3%(7/21)和42.9%(9/21)呈低增强,两者在显示“增强-减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401)。CEUS对包膜下增强血管影的显示率高于CECT(McNemar,P = 0.028)。对比大体病理标本,CEUS、CECT对病灶内出血区的显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CEUS vs 大体病理,P = 0.045;CECT vs 大体病理,P = 0.023),而且一致性均较低(CEUS vs 大体病理,Kappa值 = 0.327;CECT vs 大体病理,Kappa值 = 0.440)。以“快进不减退”和“包膜下增强血管影”为依据诊断HCA,CEUS显示率为47.6%,CECT显示率为33.3%,两者结合诊断率约52.4%。CEUS结合CECT诊断率与CEUS单独应用无统计学差异(P = 0.758)。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共12个I-HCA病灶纳入研究。I-HCA在CEUS动脉期75.0%(8/12)呈整体增强,延迟期41.7%(5/12)呈低增强,41.7%(5/12)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16.7%(2/12)见灌注缺损区。I-HCA在CECT动脉期33.3%(4/12)呈不均匀增强,延迟期50.0%(6/12)呈低增强,16.7%(2/12)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25.0%(3/12)见灌注缺损区。“BMUS低回声、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在I-HCA中的显示率约41.7%,出现该征象可提示I-HCA。结论 CEUS对HCA诊断符合率高于CECT,且CEUS对动脉期增强方式和包膜下增强血管影的显示较CECT更具有优势,CECT结合CEUS可提高HCA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