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鸡眼多发于足部.为局部鳞状上皮异常增生、角化过度、嵌入真皮的锥状角质栓。因患部常有明显的触压疼痛,致患者行走不便,就诊率较高。l994年以来.我科应用CO2激光烧灼治疗鸡眼患者98例.疗效显著。现将随访资料齐全的76例总结报道如下,并与单纯鸡眼膏治疗的一组病例进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3.
余华  郑闵琴  黄迪君 《西南军医》2008,10(2):103-104
本文复习了与皮部针相关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明确了皮部的解剖学内涵,率先提出了皮部针疗法概念以及皮部受邪的肥胖病发病机制,并应用皮部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000余例,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皮部针疗法属广义毫针浅刺法,不需要特殊针具,也不局限于特定疾病和特定部位的治疗,因其明显提高针刺治疗的依从性及医疗安全性,除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外,相信在临床各科尤其针灸葆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先超激光照射后加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80例与先西药后电针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早期病理改变表现为面神经茎乳突孔处炎性水肿和脱髓鞘。现西医界及针灸界一些临床医师均不主张早期局部针刺治疗,认为应以药物消炎消肿为主。但临床上药物疗效并不理想。为另辟蹊径。2000年6月至2002年5月我们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40例,同时与单纯药物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塞及其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塞又继发再灌注损伤的病人,检测急性梗塞期和再灌损伤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正常组对照,同时检测病人自由基代谢的有关指标,也与健康组对照。结果 急性梗塞期血流变性显著异常,自由基水平无明显异常;病情加重的再灌注损伤期,血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自由基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脑梗塞期血流变性严重紊乱,而再灌注损伤期血流变性得到改善,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是理法方药的核心。探索辨证论治奥秘的关键在于揭示证的本质特征。脾虚泄泻证本质研究是近20多年中西医结合证本质研究的重要内容。脾(胃)为脏象学说的核心,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四肢,主思。按现代医学理论分析,祖国医学对脾的认识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理学和病理学概念,它是多系统功能活动的概括。脾的功能事实上囊括了现代医学消化吸收、水电解质代谢、能量转化、血液、神经、内分珏、免疫及运动等多系统功能在内,在脾主功能中,主运化为最重要的功能,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也主要与脾失健运相关,表现为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等。  相似文献   
8.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omandibuar Joint Disordor Syndrom,TMJDS)系指颞颌关节内部结构紊乱,即关节盘与髁状突、关节窝与关节结节之间的关系异常,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TMJDS病因复杂,治疗方法繁多,故及时祛除病因,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1994—01~1999—12,我科应用微波、超短波两种物理方法对确诊为非器质性病变的73例TMJDS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显著。并对两种疗法的疗效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5月 ,采用硬膜外腔药物液压疗法加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6例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3 2例 ,其中男 79例 ,女 5 3例 ;年龄2 3~ 68岁 ,平均 3 8.6岁 ;病程 3个月~ 2 0年。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 ,L4~ 5突出 5 1例 ,L5~S1 突出 76例 ,L3~ 4 突出 5例。伴腰椎骨质增生 3 3例 ,伴有椎管狭窄 6例 ,术后复发者 3例。将 13 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66例。 2组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及CT、MRI所见均相似 ,具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1 观察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肺组织面积密度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模拟海拔5km高原连续缺氧 ,制备HPH大鼠动物模型 ,用图像分析、光镜、电镜、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观察缺氧后 10、2 0、30d和平原对照组肺组织面积密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缺氧后大鼠肺组织面积密度明显增加 ,以 2 0d和 30d为著 ,缺氧 10d时为 2 7.0 8%± 1.2 9%、2 0d时为 31.33%± 0 .72 %、30d时为31.10 %± 1.95 % ,与对照组 ( 2 2 .78%± 1.17%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缺氧 2 0d时与 10d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缺氧 30d与 10d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但其P值 ( 0 .0 5 7)接近显著性水平。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PⅡ )不同程度肿胀、退变 ,板层体减少或空化 ;肺泡腔表面活性物质 (PS)呈泡沫状。各级小动脉管壁增厚 ;毛细血管内中性粒细胞滞留、嵌塞 ,血小板聚集 ;内皮细胞肿胀 ,基底膜增厚。结论 缺氧可引起大鼠肺组织面积密度增加 ,肺泡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其变化与PⅡ和PS系统受损所致的肺萎陷、肺血管结构重塑、肺泡腔有形成分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