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肾毒性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大鼠喂食三聚氰胺污染饲料20 d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分析软件SIMCA-P+11对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采集的GC-MS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部分纤维化,有大量尿酸盐结晶,可见颗粒管形病变。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样品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指认引起差异的特征代谢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中丙氨酸显著上升;缬氨酸和乙醇胺等明显下降;尿液中乳酸显著上升,而半胱氨酸和尿嘧啶等明显下降。结论三聚氰胺污染饲料引起大鼠明显的肾毒性,尿液中有17种物质,肾脏组织中有11种物质被判定为可能特征代谢物。  相似文献   
2.
款冬花中款冬酮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款冬花中款冬酮的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并与溶剂提取方法比较。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溶剂提取法提取款冬花中款冬酮,并对提取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7:23),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9nm。结果经均匀设计实验的筛选,得超临界CO2萃取优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5min。该条件下款冬酮得率为0.33%;常规溶剂提取法提取款冬酮的得率为0.17%。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能有效萃取款冬花中的款冬酮,款冬酮得率明显高于溶剂提取法,且纯度较高。该方法省时、易操作、提取效率高,可用于款冬花中款冬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1H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脑组织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CUMS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进行称体质量、旷场实验和糖水偏爱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成功,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脑组织。采用两相提取法(甲醇/氯仿/水)对脑组织进行提取,得到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应用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和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出与抑郁相关的脑内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结果 行为学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的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显示了抑郁状态。在大鼠脑组织的1H-NMR图谱中共指认出35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脑组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均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开,与行为学结果一致,表明造模成功;OPLS-DA分析找到9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6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就水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肌酐、谷氨酰胺、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0.01、0.001),丙二醇、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就脂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H2) n和-N (Me33含量显著升高(P<0.05、0.001),胆固醇的C18/19甲基、R-CH3、CH2OPO2-、-CH=CH-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5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硫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降解和糖异生通路和丙酮酸代谢。结论 运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血浆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逍遥散和两种阳性药(盐酸氟西汀和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应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对大鼠进行为期3周的造模,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实验药物。3周后停止刺激,但继续给药1周。实验过程中,定期测定大鼠体重、糖水偏爱比,以及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静止时间等。于第29天处死大鼠,采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A)及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3周体重增长缓慢(P<0.01),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糖水偏爱比显著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连续给药4周,逍遥散高剂量组(92.5 g·kg-1)、中剂量组(46.3 g·kg-1)以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增加大鼠体重和行为活动量(P<0.01),逆转模型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的降低(P<0.05)。连续给药4周,逍遥散高、中、低(23.1 g·kg-1)剂量组以及文拉法辛组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血浆NA含量(P<0.05)。结论:逍遥散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抗抑郁作用,且可能与提高模型大鼠血浆中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与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RS),为抗抑郁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制作CUMS模型与CRS模型,以大鼠旷场行为、体重以及糖水偏爱作为常规指标,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实验21 d大鼠尿液进行NMR数据采集,运用SPSS,MatLab7.5,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行为学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除水平运动外,各种常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和理毛次数等指标直观上都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粪便粒数增加,但是无统计意义(P>0.05);NMR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散点图中CUMS组与正常组各样品散点比较集中,CRS组点较分散,介于正常与CUMS组之间。CUMS模型和CRS模型共有的标志物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肌酸,CUM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脯氨酸,CR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天冬酰胺及精氨酸。结论:行为学及代谢组学均显示CUMS组造模比较成功,CRS组在行为学指标上较差,但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显示造模成功,说明代谢组学方法比行为学更灵敏,由于代谢组学技术比常规方法具有灵敏、整体、直观性的优点,因此可用于抑郁模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应激抑郁动物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与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RS),为抗抑郁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制作CUMS模型与CRS模型,以大鼠旷场行为、体重以及糖水偏爱作为常规指标,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实验21d大鼠尿液进行NMR数据采集,运用SPSS,MatLab7.5,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行为学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除水平运动外,各种常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和理毛次数等指标直观上都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粪便粒数增加,但是无统计意义(P〉0.05);NMR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散点图中CUMS组与正常组各样品散点比较集中,CRS组点较分散,介于正常与CUMS组之间。CUMS模型和CRS模型共有的标志物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肌酸,CUM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脯氨酸,CR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天冬酰胺及精氨酸。结论:行为学及代谢组学均显示CUMS组造模比较成功,CRS组在行为学指标上较差,但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显示造模成功,说明代谢组学方法比行为学更灵敏,由于代谢组学技术比常规方法具有灵敏、整体、直观性的优点,因此可用于抑郁模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最佳剂量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筛选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最佳剂量,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通过2次实验,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逍遥散加以治疗,实验Ⅰ使用阿米替林作为阳性对照,实验Ⅱ使用文拉法辛和百忧解作为阳性对照。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大鼠体重、旷场和糖水消耗实验等行为学指标;并收集尿液生物样本,采用GC-MS分析,数据用SPSS和SIMCA-P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2次实验的行为学,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GC-MS数据分析,2组几乎没有交叉,能够很好的分开,均表明造模成功;各给药组与阳性药组和空白组相比,发现给药剂量为46.3 g ·kg-1生药量时与对照组和文拉法辛阳性药组更加接近,比阿米替林和百忧解阳性药组抗抑郁效果好。 结论 :逍遥散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经过2次实验均证明46.3 g ·kg-1为大鼠最佳剂量,提示临床上人的日用剂量(原处方生药材比例)约为370 g。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并评价文拉法辛和氟西汀两种药物的抗抑郁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两种药物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动物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同时采集尿液,进行GC-MS代谢组学分析,并寻找生物标志物。结果 行为学数据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文拉法辛和氟西汀组在行为学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出抗抑郁作用。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散点图中文拉法辛距离正常对照组较近,其抗抑郁效果较优,通过正常对照与模型组的载荷图寻找出了CUMS抑郁模型的1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文拉法辛所能回调的标志物较氟西汀多。结论 两种药物都有明显的抗抑郁效果,且文拉法辛效果较优;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两种药物对抑郁症有关标志物的回归调节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为药物药效的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