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建立能够特异性检测微量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A2063G耐药突变基因的特异性扩增等位基因的探针法实时定量PCR(probe-based allele-specific real-time PCR, 探针ASPCR)方法。方法?建立特异性检测A2063G耐药突变位点的探针ASPCR方法,并验证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等性能。结果?特异性扩增2063G和非特异性扩增2063A/G的引物/探针组合分别扩增105拷贝野生基因型(2063A)模板的Ct值的差(△Ct)高达10.93,能够特异性检测A2063G突变。探针ASPCR方法检测2063G基因型占总MP的比例的准确度可低至1%;检测MP的灵敏度低至10拷贝,检测A2063G耐药突变比例的灵敏度低至0.01%。探针ASPCR方法与前期建立的染料ASPCR方法检测临床样本的MP感染结果一致,MP阳性检出率均为94.83%(55/58),高于传统巣式PCR联合测序方法的检测结果(75.86%,44/58);探针ASPCR和染料ASPCR 2种方法检测MP耐药率分别为63.64%(35/55)、70.91%(39/55),高于传统巣式PCR联合测序方法检测结果59.09%(26/44)。结论?新建探针ASPCR方法是一种具有高特异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快速检测MP微量A2063G耐药突变的方法;与染料ASPCR方法相比,探针ASPCR方法检测耐药MP的灵敏度略低,但其临床样本检测复查率也低于染料ASPCR方法,且其结果判读简单,更适合在临床中应用推广,能够为临床制定MP及耐药MP感染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门诊宫颈炎患者解脲脲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进行分析,了解抗生素敏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相关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7.3%。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33.10%,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3.0%,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3%。79例单纯解脲支原体株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显示:对四环素族多西环素97.5%,美满霉素97.4%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敏感性不一:克拉霉素94.9%,阿奇霉素75.9%,交沙霉素96.2%,红霉素44.3%,罗红霉素32.9%;对喹诺酮类如加替沙星89.9%较敏感,而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敏感性差;对克林霉素和甲砜霉素不敏感;3例人型支原体的抗生素敏感性为对四环素族多西环素、美满霉素100%敏感,对交沙霉素和克林霉素100%敏感,31例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的抗生素敏感性分别为:美满霉素83.9%,多西环素87.1%,交沙霉素83.9%,加替沙星35.5%,对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性低。结论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检出率较高,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检出率较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阳性率高,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族中的多数抗生素敏感,治疗选择余地大。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敏感性抗生素种类少,可选择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血清β-防御素2(h BD2)、β-防御素3(h BD3)与维生素D(VD)的关系及其预测CAP的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AP患者,记录基线临床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 BD2和h BD3,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VD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h BD2、h BD3与血清VD[25(OH) D_3]之间的相关性。入院后30 d随访,按临床结局将CAP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和无不良预后组,分析不同变量对CAP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本研究共入组395例CAP患者,386例进入最终统计学分析。血清h BD2、h BD3和25(OH) D3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22. 18 (55. 79,365. 23) pg/ml、66. 89(46. 05,110. 46) pg/ml、14. 81(10. 0,19. 81) ng/ml,VD缺乏在CAP患者中占75. 4%。(2)血清h BD2(rho=-0. 222,P 0. 001)和h BD3(rho=-0. 103,P=0. 043)水平与血清25(OH) D3水平呈弱负相关,血清h BD3与h BD2呈中度正相关(rho=0. 411,P 0. 001)。(3)40例患者预后不良,不良预后组和无不良预后组相比,两组患者在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就诊前应用抗生素、肺炎严重指数(PSI) 90、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C反应蛋白(CRP) 8 mg/L、血沉(ESR) 20 mm/h、D-二聚体(D-dimer)、白蛋白(Alb)、动脉血氧分压(PaO_2)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h BD2、h BD3和25(OH) 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 55、0. 21、0. 72。(4)就诊前应用抗生素,以及D-dimer、Alb和PaO_2水平对是否发生不良预后有预测价值。结论在CAP患者中,血清25(OH) D3水平与h BD2和h BD3水平呈负相关。h BD2、h BD3和VD水平均不能预测CAP的预后。未早期使用抗生素、D-dimer升高、低白蛋白血症、Pa O2下降仍是CAP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9种常见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887例ARI患者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柯萨奇病毒(CVB),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HSV-Ⅰ和HSV-Ⅱ),腺病毒3、7和11型(ADV3、ADV7和ADV11)及风疹病毒(RV)等9种病原体IgM抗体.结果 1887例标本中共检出阳性706例,总感染率为37.41%(706/1887),其中CMV感染率最高为10.92%,其次为HSV-Ⅰ(9.59%),其它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DV7、ADV11、EBV、ADV3、HSV-Ⅱ、CVB和RV.混合感染者有260例,占36.83% (260/706).10月份感染率最高,4月份感染率最低,且各病原体的流行季节也不同.病例以中青年感染者居多,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014年北京地区存在多种病原体流行,以CMV、HSV-Ⅰ和ADV7为主要病原体,各病原体流行有季节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型支原体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时间、培养基pH与菌浓度的关系,研究人型支原体液体培养时的生长规律。方法用精密pH计定时测定人型支原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值,同时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采H{微量法测定菌浓度,每3h测定一次,连续测定48h。结果不同浓度的人型支原体在液体培养时呈现相同的生长规律,有类似于细菌的牛长曲线,最大菌体浓度(CCU)10^6/ml;人型支原体生长与培养基pH相关,pH6.8时,菌体活性最高.培养是呈橙红色;pHi〉7.0时,菌体活性逐渐下降,pH7.2时,培养基旱深红色,不冉发生明显的颜色改变,人型芰味体活菌量迅速降低。结论人型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时,培养基pH6.8、液体颜色橙红时,可扶取较佳生长活性的高菌含量培养物。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通常指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左右病情未见好转)、病情重(除严重肺部病变外还合并肺外多系统并发症)、病程长(一般认为>3周或>4周)甚至迁延不愈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其发病原因主要涉及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患儿机体免疫异常、病程中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及患儿基础疾患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在各个年龄段都是明确的呼吸道致病菌,它通过极样黏附细胞器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产生过氧化物离子和可能的外毒素,甚至可能直接入侵宿主细胞导致潜伏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性损伤也是肺炎支原体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肺炎支原体诊断最好结合PCR和血清学检测,而且鼻咽和口咽标本同时取材进行PCR检测,不同病程2次血清学检测能获得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培养方法对于肺外支原体感染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医中药不仅能够调动和发挥机体的整体防御能力,也可直接抵御病原微生物,为此,我们对金振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SARS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图建立一个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小鼠的急性肺炎的动物模型和对肺炎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方法 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8组,每组12只,在0、1、2d滴鼻感染MP菌液,在0、1、2、3、4、6、8、14、21d分批宰杀,并分批设立滴注培养基的对照组,每组4只,以0~26分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肺部的炎症反应程度,评分包括支气管周围浸润部位的百分比、支气管周围浸润的数量、支气管管腔内的渗出、血管周围的浸润、实质性肺炎五方面,所有实验组动物的病原学诊断均做了肺匀浆MP培养和肺匀浆的MP PCR鉴定.结果经接种菌液于感染后第1天每1例小鼠肺部均出现支气管肺炎的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评分平均为6.32分,于第3、4天达到最重,为11.60和9.58分,以后逐渐减轻,于第21天炎症基本消失.本实验组中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为0~19分.培养基对照组未出现肺部炎症反应.感染后1、2、3、4d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均有MP生长,检出率为100%(12/12).在6、8、14、21d分别有2/12、2/12、0/12、0/12检测出支原体.结论经3d滴鼻感染MP菌液,经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证实可使小鼠出现明显的MP肺炎,小鼠急性MP肺炎的模型已经建立,对肺炎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可客观的量化的反映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对37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巢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 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并筛选出耐药株;除23S rRNA结构域Ⅴ区外,通过PCR扩增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有关的23S rRNA结构域Ⅱ区及核糖体蛋白L4、L22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的相应基因序列作比对。结果370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MP50株。其中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耐药株的红霉素MIC显著升高。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未出现23S rRNA结构域Ⅱ区的基因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4中,其中6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分别出现了58位C→A、66位T→G、81位G→T、162位C→A和(或)430位A→G点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22中,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出现了508位T→C点突变,且其中11株和标准株FH还分别出现了62位C→A、65位T→A和(或)279位T→C点突变。结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23S rRNA结构域Ⅴ区中心环的药物作用靶位基因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有体内诱导出耐药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