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一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60例,均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以间断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间断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PSA、VEGF、MMP-9、血脂水平。并随访3年,观察2组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A、VEGF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t/P=8.328/0.000、2.531/0.014、9.680/0.000);TG、TC、LDLC和HDL-C明显优于对照组(t/P=5.350/0.000、9.348/0.000、21.601/0.000、2.402/0.000)胃肠道反应、性欲减退、肝功能异常、勃起障碍及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χ^2/P=4.286/0.038、4.812/0.028、4.800/0.028、4.800/0.028、4.800/0.028、4.893/0.032)。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VEGF和MMP-9水平,改善血脂水平,提高生存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对膀胱癌EJ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ORI对EJ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电子显微镜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ORI对EJ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浓度-效应关系。随着ORI作用时间延长,Bcl-2的表达逐渐减弱,Bax的表达逐渐增强。EJ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随着ORI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结论 ORI对膀胱癌EJ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Bax和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发EJ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合并膀胱结石手术治疗的2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3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速、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泌尿系感染、结石残留、尿道狭窄和结石复发,而观察组无患者出现以上并发症,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泌尿外科临床上收治的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本研究所选的120例患者中共发生电切综合征4例,其发生率为3.33%,其中1例患者发生于手术开始后30 min内,3例患者发生于手术开始后60~100 min之间,需进行止血并停止手术,并静脉注射5%的高渗盐水250 mL ,同时给予吸氧、利尿及强心等对症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电解质血钠水平恢复,且无死亡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水平、避免高压灌洗、妥善止血并应用高渗钠或利尿剂,可有效减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电切综合征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冬凌草液腔内热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9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新疗法.方法:用特制的热疗管及AQR-1A热疗仪,以2∶1的冬凌草提取液行膀胱灌注,期间使膀胱内温度保持在43℃~48℃之间,持续4~6小时,每月1次,3次后改为每3个月1次,共6次.结果:92例中治愈71例,占77.1%,好转21例,占22.9%.结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冬凌草液腔内热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6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无临床表现,经B超体检偶然发现“肾脏占位”;1例腰痛、腰部不适、触及腹部包块。CT、IVU等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行肾脏部分切除术2例,根治性肾脏切除术4例。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确诊。结果:6例术后均痊愈。随访13~96个月,平均78.6个月,2例随访时间未满5年,4例已超过5年(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确定术式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5年13年间我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果12例均手术切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4个月至9年,平均4年,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ORI)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ORI作用后BIU-87的生长抑制情况;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BIU-87中Caspase-3的活性变化;用端粒酶重复扩增(TRAP)-PCR-银染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ORI对BIU-87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效应关系和浓度-效应关系.随着ORI作用时间延长,BIU-87凋亡增加,BIU-87内的Caspase-3活性增加,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 ORI对BIU-87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细胞内的Caspase-3和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发BIU-87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127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接受不同的尿流改道方案,将患者分为原位回肠膀胱术组58例,Bricker膀胱术组3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36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肿瘤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原位回肠膀胱术组长于其他两组,Bricker膀胱术组长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原位回肠膀胱术组多于其他两组,Bricker膀胱术组多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肠功能恢复时间,原位回肠膀胱术组与Bricker膀胱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位回肠膀胱术组的远期并发症总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位回肠膀胱术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回肠膀胱术无需外接装置,更接近生理排尿特征,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适应不宜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应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