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凤英  赵梦丹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525-3527
研究马肾果叶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马肾果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从马肾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asyclamide(1),aglamide A(2),aglamide B(3),aglamide C(4),aglamide D(5),aglaroxin A 1-O-acetate(6),3'-methoxyaglaroxin A 1-O-acetate(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通过超声检查对部分肝硬化患者恶性交引起充分的重视.方法 患者空腹,暴露检查部位,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坐位.在肝区作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结果 肝炎所致的217例典型肝硬化中发现恶性变9例,占4%.结论 肝硬化患者可发生恶性变,可见强回声型,混合回声型、低回声型.  相似文献   
3.
皮肤局部用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在电镜下发现凝脂在水中所自动形成的闭合的脂质双分子层膜小泡,后命名为脂质体(liposome).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考察并确定多聚乙烯亚胺(PEI)最佳的体外细胞转染条件,评价PEI作为基因转染试剂的可行性。方法以MTT法检测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I的细胞毒性。以PEI为载体,在不同的N/P比值条件下,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人Ⅱ型肺上皮A549细胞,以荧光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计系统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的PEI,当N/P比值为10时,其转染效率最高。结论PEI是一种价格低廉、低毒性、高效率的基因转染载体,可应用于体内外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观察所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杀伤能力。方法在pH、梯度法的基础上,运用多次超声乳化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然后采用交联葡聚糖G50凝胶柱进行分离。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人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情况。结果阿霉素脂质体粒径为70~300(平均139)nm,包封率为90.9%。在10、2、04、0.08、0.016μg/ml浓度点,阿霉素脂质体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抑制率分别为79%、64%、46%、30%、15%,游离阿霉素抑制率分别为70%、56%、37%、25%、11%,相比之下阿霉素脂质体各浓度点的抑制率更高。此外,转染后细胞荧光染色显示,阿霉素脂质体大部分集中在细胞内,而游离阿霉素只能部分进入细胞膜。结论此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简便易行,重现性好,而且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具有高度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PEI)-醋酸酐(ACA)共聚物的组成对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粒径分析观察PEI-ACA与质粒DNA自组装形成的颗粒形态及粒径,预测其进入细胞的可能性。以MTT法检测PEI-ACA和PEI的细胞毒性。以PEI-ACA、PEI为载体,在不同的N/P比值的条件下,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C3导入真核细胞株A549细胞,以荧光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系统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 PEI-ACA转染效率高于PEI,同时PEI-ACA的细胞毒性显著低于PEI。结论 新型阳离子多聚物PEI-ACA提高PEI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同时降低其细胞毒性,有望成为基因转染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皮肤渗透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体外皮肤渗透性,为剂型选择和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观察8-甲氧补骨脂素酊剂、脂质体、脂质体凝胶、凝胶对离体小鼠皮肤的渗透性能,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加药0.5,1.0,2.0,3.0,5.0,7.0,11.0,13.0h后接收池中8-甲氧补骨脂素浓度,并在实验末期将皮肤组织匀浆,测定皮肤组织中的药物滞留量,同时在不同时间点取少量接收液,透射电镜观察透皮液有无脂质体存在及形态。结果接收液中药物浓度在前3h以脂质体组最高,酊剂次之,脂质体凝胶第三,测得滞留于皮肤内的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组、脂质体凝胶组分别是酊剂组2.7倍、1.8倍,是凝胶组的6.2倍和4.1倍,在接收池中没有观察到完整的脂质体形态。结论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脂质体凝胶和酊剂均有较强的小鼠离体皮肤渗透性,凝胶剂渗透性较弱;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脂质体凝胶对于皮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有助于药物在皮肤聚集;脂质体可能不是直接透过皮肤进入血液,而是在皮肤中释放药物,然后药物再渗透、穿过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中添加药物后其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配制输液提供依据。方法:将添加药物按不同方式组合,加至输液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进行测定。结果: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中添加4种水针剂进行混合配制后测得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斗m的微粒数平均值超过25个;在聚氯乙烯输液袋和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中添加5种水针剂进行混合配制后测得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μm的微粒数平均值均超过25个,且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测得的粒径大于或等于25μm的微粒数平均值超过3个;3种粉针剂中,注射用青霉素钠和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在上述2种输液袋中进行混合配制后测得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μm的微粒数平均值均超过25个,其中注射用青霉素钠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中所测得的粒径大于或等于25μm微粒数平均值超过3个。结论:输液中添加的药品种类越多,微粒污染越严重;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比聚氯乙烯输液袋更易产生微粒。  相似文献   
10.
唇腭裂是较常见的胎儿先天畸形,发病率约为1%.据近几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统计,唇腭裂畸形已上升为胎儿畸形的首位,所以产前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尤为迫切,而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的首选方法.以前由于受仪器分辨力的限制和超声诊断医生的认识不足,一般认为诊断不易,近年来随着仪器质量的改善和超声诊断医生的水平提高,唇腭裂的产前诊断已成为可能.本文通过我院B超诊断的8例唇腭裂胎儿的声像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其超声扫查技巧及声像图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