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hs-c Tn T、TXB2、ET、LVEDd及LVES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CO、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调节BNP、hs-c Tn T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男,41岁,体形正常。主因胸骨后压榨样痛伴大汗淋漓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病情稳定后转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多年,30余支/d。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第8天行冠脉造影:右侧桡动脉入路,5F多功能造影管多体位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窦开口下方,血管粗大,向左下走行.第一钝缘支较小.中段80%狭窄,TIMI血流三级。左前降支源自右冠状动脉近段,向上向左再向下走行于左室前璧,血管细长,另有一支血管(相当于中间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下方,直向左下移行,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窦内无血管发出,右冠状窦内分别发出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前降支源于右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3-硝基氨基酸(3-NT)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相关性及其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310例,根据PCI前SYNTAX评分将其分成低危组87例、中危组190例、高危组33例,酶联免疫法检测入院血清3-NT浓度,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血3-NT浓度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随访患者1年,记录发生MACE情况,用Cox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TEMI患者入院血3-NT浓度对PCI术后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入院血3-NT浓度高于低、中危组[(23.99±4.61)μg/ml∶(22.83±4.60)μg/ml∶(21.29±4.27)μg/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入院血3-NT浓度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_s=0.516,P0.01)。Cox回归结果显示入院血3-NT浓度(HR=1.061,95%CI:1.002~1.124,P=0.042)是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结果示入院血3-NT浓度预测STEMI患者入院1年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结论:血清3-NT与STEMI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是行急诊PCI后1年内出现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急诊是一组高危临床状态,其血压一般>210/130 mmHg(1 mmHg=0.133 kPa),并伴有靶器官的损伤,如视乳头水肿、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及心肌缺血等,需要迅速降压治疗,以保护靶器官[1].急诊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压,以避免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当然此时的降压不是一下将血压降至正常,根据大部分资料,是将舒张压降至(100~110)mmHg,平均动脉压降至(110~115)mmHg或使平均动脉压下降25%[2].高血压急诊包括主动脉瘤撕裂、急性肺水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卒中、恶性高血压、谵妄及其他,现就有关这方面的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8例,28例术后服用缬沙坦80mg/d;30例术后未服用缬沙坦及其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或相关类药物。缬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均于手术前3d内,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2组在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6个月时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LVEDV[(102.6±25.6)mLvs(117.2±28.5)mLP=0.045]及LVESV[(53.1±20.6)mLvs(66.4±28.7)mLP=0.049]明显减小,而LVEF明显增大[(56.1±9.6)%vs(47.4±13.2)%P=0.006]。随访13个月,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24.0%vs46.7%P=0.04)。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有效的防止心室重构,减少临床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37例,记录病人病史、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OR=0.54,P=0.021)、再发心绞痛(OR=0.54,P=0.027)以及再梗死(OR=0.29,P=0.035)的发生是保护因素,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明显影响(OR=0.61,P=0.3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再梗死的发生,而对于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的原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CS后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例择期行CS的UAP病人,术前及术后8h,16h,24h分别采静脉血测定cTnI,CK-MB及hs-CRP水平,以术后cTnI高于临界值3倍为心肌损伤临界值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Q波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住院期间,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MACE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后cTnI升高组中,cTnI和CK-MB与hs-CR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26。结论CS后cTnI,CK-MB和hs-CRP有相关性,但关联程度弱;术后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有关;术后cTnI水平与CS后再发心肌缺血和MACE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S后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86例,所有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病人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SA组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为5.37%±1.30%,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应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