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表达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在体内外靶向杀伤胃癌细胞的效果。方法 使用MTS方法检测重组流感病毒rFlu-aPD1杀伤胃癌细胞的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流感病毒r Flu-aPD1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利用小鼠胃癌模型,评价重组流感病毒在体内对胃癌的抑制效果。结果 MTS结果表明,r Flu-aPD1可选择性杀伤胃癌细胞,而对正常胃细胞无明显影响;凋亡实验显示,rFlu-aPD1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途径诱导胃癌细胞死亡。动物实验显示,重组流感病毒rFluaPD1可明显降低胃癌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且肿瘤部位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 表达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rFlu-aPD1,在体内外均可杀伤胃癌细胞,有望为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胃癌和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中医的发展,人们对中国传统疗法的兴趣日益浓厚,其受众群体有逐渐从中老年人向中青年转移的趋势,尤其是艾灸疗法,由于其日常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且成本材料较低,深受大众喜爱,但传统手持悬灸存在耗费人力及无法准确把控温度造成烫伤等弊端,有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研发了各种现代艾灸器具,包括各种辅助艾灸器及仿灸器等。本文基于现代医学对艾灸作用机制的研究,就灸疗器具的研发情况进行讨论,以期对艾灸器具的发展提供方向,使之更便于人们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20年膝骨关节炎的针灸临床研究及诊疗方案进行梳理总结。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上全面检索近20年发表的膝骨关节炎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文献,从诊疗方案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概括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多样,疗效肯定,治疗最佳方式以针刺结合灸法为主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远期效果皆显著,膝骨关节炎作为针灸优势病种,无论从科研还是临床都有很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建议今后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能更加充分的结合和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甲状腺癌根治术不常规放置颈部引流管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行择期甲状腺癌根治术3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1例未放置颈部引流管,其余203例放置颈部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BMI指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引流组较引流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缩短[(1.51±0.60)d vs(2.75±0.87)d,P<0.001],术后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2.34±1.12 vs 2.78±1.52,P<0.01],术后换药次数明显减少(1.68±0.81 vs 2.52±1.85,P<0.001),二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可加快患者康复,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故需严格把握引流管放置指征,不建议常规预防性放置颈部引流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普通外科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的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早期、合理开展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97例感染患者的感染组织、痰与腹腔引流及穿刺液标本,对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97例感染患者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64种共计723株;其中感染组织中分离病原菌398株占55.0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为主;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213株占29.46%,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腹腔引流及穿刺液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12株占15.49%,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均高度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严重;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结论普通外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应依据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医师类似于近代控制论"黑箱原理"的辨证论治、选法定方的思维过程。方法:采用一种学习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利用挖掘出的信息建立的数据仓库、训练模型,确定新型算法中更为高效的网络权重。结果:设计出了"证候"到治法"方剂"的具有复杂线性关系与大数据等特点的新型算法,实现"证候"到治法"方剂"的相对准确对应。结论:新型算法的研究有望在现有条件下取得93%以上的选法定方准确率,达到临床和科研对计算机外脑论治的要求,来实现"证候"到"方剂"的准确对应,为中医客观化探索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以规范中医论治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名老中医学术及临床经验传承提供智能化四诊信息"后结构化"的技术支撑和一种方法。方法以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为平台,在无干扰的前提下,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使用数字化智能音视频通用设备采集四诊信息,同时利用流计算硬件盒子对采集到的四诊信息脱敏、加密传输和容量压缩,基于云的后端图像、音频机器识别和机器学习。结果建立名老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后结构化"数据仓库。结论名老中医四诊信息的"后结构化",探索名老中医诊病逻辑思维模式,为名老中医学术及临床经验的传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膜(BF)体外模型,研究不同浓度新疆黑蜂胶对大肠杆菌体外培养BF形成及清除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孔板改良法复制大肠杆菌体外BF模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新疆黑蜂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检测黑蜂胶不同浓度对大肠杆菌BF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新疆黑蜂胶对成熟BF中活菌数的影响,评价其对成熟BF的清除作用。结果新疆黑蜂胶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0 g/L,当浓度为6.25 g/L时新疆黑蜂胶就可在早期干扰细菌BF的形成,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达到50.00 g/L时,其抑制BF的作用与庆大霉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成熟BF的清除作用中的研究中,当黑蜂胶浓度达12.50 g/L时,能有效清除成熟BF,而当浓度达到50.00 g/L时,其清除成熟BF的作用与庆大霉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黑蜂胶醇提物在体外具有抑制大肠杆菌BF形成的作用,且能通过破坏已形成的BF起到抗菌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立论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B细胞产生的抗体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TFH是辅助B细胞主要的T细胞亚群。白芍总苷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确切疗效,因此,拟基于TFH-B细胞轴探讨白芍总苷治疗CIA小鼠的作用机制。 【设计思路】 通过白芍总苷对牛Ⅱ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脾脏中TFH-B细胞表型、mRNA表达水平、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g亚类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芍总苷治疗CIA小鼠中对TFH-B细胞轴的影响。 【实验内容】 将DBA小鼠分为白芍总苷组、益赛普组、布洛芬组、模型组以及空白组,每组15只小鼠。通过牛Ⅱ胶原与弗氏佐剂1 d,14 d免疫小鼠,建立CIA小鼠模型。末次免疫后,各实验组小鼠隔日灌胃给药,并采用关节炎指数(AI)评分法每日评价小鼠关节炎症程度,至第28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CD3+CD4+CXCR5+ICOS+TFH细胞及B细胞的表型;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脾脏中Bcl-6和ICOS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21、IL-17、TGF-β以及Ig不同亚类的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脾脏中CXCR5+ICOS+TFH细胞、B细胞的分布及滑膜处炎细胞的浸润。 【材料】 流式细胞术抗体、细胞因子ELISA检测试剂盒、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等。 【可行性】 小组成员已掌握了CIA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小鼠的灌胃,尾静脉注射等实验技术,已发表相关SCI论文一篇。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形态中心实验室及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可提供实验所需设备及相关实验指导。 【创新性】 TFH是辅助B细胞功能主要的T细胞亚群, TFH对B细胞的相关调节作用在RA发病中相关机制的研究较少;白芍总苷对RA治疗作用的机制尚未有定论,通过测定小鼠脾脏中Bcl-6和ICOS转录水平,从转录水平、细胞因子水平及细胞水平探讨白芍总苷对TFH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维药刺山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药刺山柑提取及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BF)形成及清除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维药刺山柑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醇提法获得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并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的萃取获得不同极性的萃取物;使用96孔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BF模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维药刺山柑不同提取物/萃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维药刺山柑提取物对成熟BF中活菌数的影响,评价其对成熟BF的清除作用。结果维药刺山柑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52.50、50.00、45.00、46.25 mg/m L。当浓度分别为26.26、23.13、25.00、22.50 mg/m L时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可在早期阶段干扰金黄色葡萄球菌BF的形成,致活菌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倍MIC浓度的正丁醇萃取物抗菌活性明显,与青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浓度醇提物及正丁醇萃取物24 h清除BF的作用较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还可以抑制并有效清除金葡菌成熟BF,其高浓度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作用,并且能通过破坏已形成的BF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金葡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