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浩游  杜宝新  任展能 《广东医学》2012,(21):3239-324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6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4),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抗氧自由基及中医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采用UMSAR量表进行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UMSAR量表评分明显好转(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史评分中的行走、直立症状、排尿功能、肠道功能以及运动功能评分中的从坐位坐起、身体摇晃等指标评分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对多系统萎缩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对患者的行走、直立症状、排尿功能、肠道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临床特点、磁共振特征、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1例主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脊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因素及治疗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突发背部及腹部剧烈撕裂样疼痛,数十分钟内病情持续进展,出现不完全性脊髓全切损害的症状、体征,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数小时达峰,胸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显示T5-8水平髓内纵行异常信号,考虑为脊髓梗死; 主动脉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提示降主动脉内充盈缺损,考虑为附壁血栓; 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通过Pubmed搜索既往报道的主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脊髓梗死个案报道7例。结论 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较罕见,疼痛是其最初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应予重视; 磁共振是脊髓梗死急诊成像的首选方法,早期应使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T2序列; 脊髓梗死的诊断标准及治疗仍然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关于这一主题的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治疗上应合理选择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循环、腰椎脑脊液引流和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辨质论治脑梗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性纳入复发脑梗死患者156例为复发组,初发脑梗死患者156例为初发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集人口学资料和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IA、脑卒中家族史、房颤、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与复发脑梗死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IA是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是复发脑梗死的危险体质。结论: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IA、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提示可以基于体质防治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配合健脾益肺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AL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在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肺方颗粒,每日1剂,分两次冲服,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电极法测定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气分析,记录BIPAP呼吸机使用时间及ALS自我评估问卷(ALSAQ-40)评分. 结果 治疗后患者PCO2、P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ALSAQ-40量表情绪反应评分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配合健脾益肺方可有效缓解AL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疲劳,改善其呼吸功能,并缩短BIPAP呼吸机使用时间,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方治疗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脾两虚的20例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予服自拟健脾益肺方,疗程20周,应用洼田饮水试验、ALSSS量表吞咽部分及ALSFRS-R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ALSSS量表吞咽部分及ALSFRS-R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LSFRS-R量表每月下降值总体呈减小趋势。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健脾益肺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ALS患者言语、流涎、吞咽等延髓症状及部分运动功能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7.
23例多系统萎缩患者中医证候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浩游  郑瑜 《新中医》2012,(7):69-71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中医四诊特征及中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2011年本院神经四科收治的23例临床确诊为“很可能的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及疗效等,利用UMSAIKS量表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利用频数分析方法对23例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脉象及证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见症除尿频急、言语含糊、大便秘结、行走不稳、震颤、肢体拘急等主症外,多见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头昏沉、畏寒发冷等症状;舌象以舌暗、淡多见,舌苔以薄苔、白苔、腻苔多见,脉象以弦脉、细脉、沉脉多见;利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该病,总有效率为86.96%;根据UMSAIKS量表,患者的语言、书写、切割食物和使用器具、穿衣、个人卫生、行走、跌倒、直立症状、排尿功能、肠道功能等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O.01),提示治疗后,患者上述行为能力、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在14个运动功能检查指标中,除了眼动异常、动作性震颤2项,其它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治疗后,患者的客观体查上亦有部分得到改善。结论:多系统萎缩症状多样,该类疾病患者以肝肾不足、痰瘀阻络为主要病机,利用地黄饮子对该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通络汤联合针灸、物理疗法对神经运动元病(MND)患者吞咽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MND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健脾益气通络汤联合针灸、物理治疗的联合组(38例)和接受针灸、物理治疗的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级、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pred%)、汉化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ND患者吞咽功能评级均显著改善(P0.05),FEV1%、FVC及PEF pred%均显著升高(P0.05),WHO QOLBREF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吞咽功能评级、FEV1%、FVC、PEF pred%及WHO QOL-BREF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与65.79%,P0.05);两组MND患者治疗3个月中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益气通络汤联合针灸、物理疗法治疗MN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许浩游  李霞  方素鹏 《新中医》2019,51(1):268-270
刘茂才教授认为,多系统萎缩为本虚标实之沉疴顽疾,治疗当分清虚实,不可执其一端。对以帕金森症状为主的MSA-P型从颤拘病进行论治,认为病机属肝肾亏损、气血两虚,兼有肝阳上亢化风、风动扰痰、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治当补益肝肾气血,兼以滋阴潜阳、熄风止颤。对以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为主的MSA-C型应从骨摇辨治,病机属气血肝肾亏虚、痰瘀阻滞经络,且以阳虚为主;临证应大补气血,温补肾阳,兼以温阳运脾、活血涤痰通络。临证施药宜重用黄芪,固守宗法,缓图治之,以求全效。  相似文献   
10.
健脾补肾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脾肾亏虚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给予右归丸加减口服,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1月。采用ALS功能分级量表(ALSFRS)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ALSFRS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流涎、登楼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言语、吞咽、独立进食、床上翻身、行走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