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开腹手术治疗肠粘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按照就诊方式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55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经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粘连性肠梗阻率14.55%、 平均手术时间(84.52±22.33)min、术后进食时间(67.60±9.12)h、平均住院时间(12.36±3.54)h、切口长度(13.15±2.20)cm、术中出血量(429.50±160.87)mL、 使用止痛药率14.55%、 并发症发生率20.0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40.32±11.47)min、(35.87±9.23)h、(5.50±2.46)d、(2.96±0.12)cm、(99.87±49.58)mL、4.00%、4.0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2例转开腹手术,约占8.00%.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急诊患者首选开腹手术作为肠粘连松解术主要术式,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非急诊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通过腹腔镜手术作为粘连松解术术式,但腹腔镜手术中符合转开腹指征者需果断中转,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许士勇  刘子君 《中外医疗》2009,28(36):56-5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与其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手术治疗21例GIST患者的瘤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21例均行手术切除。结论GIST以胃及小肠最多见,以腹部隐痛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GIST有特征性的形态,有助于术中判断。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豚鼠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在结石性胆囊炎时的形态学变化,探讨通里攻下方剂防治胆石症的机制。方法:将5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防治组,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共聚焦显微镜,对比观察各组豚鼠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结构不完整,Cajal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结构完整。结论:结石性胆囊炎时,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损伤明显,通里攻下方剂对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的保护作用为其防治胆石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CT(100m A)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恶性肿瘤及转移病例29例,分为低剂量CT(100 m A)定位引导下治疗组(13例)及常规剂量CT引导下(250 m A)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治疗组(16例)。术前采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重建恶性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所需粒子数目及总活度。单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576粒,平均粒子数36粒。单个粒子活度为0.50.9 m Ci,粒子间距为0.51.0 cm。常规消毒麻醉,在CT引导下选择合适穿刺点、进针角度及路径后行肿瘤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记录CT扫描仪自动显示扫描加权容积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比较两种不同剂量下CT扫描在有效剂量(ED)、图像质量、穿刺植入成功率及近期疗效方面有何差异。结果低剂量CT引导植入治疗组的CTDlvol中位值为7.3 m Gy,DLP中位值为423 m Gy.cm,ED中位值为7.191 m Sv;常规剂量组CTDlvol中位值为18.3 m Gy,DLP中位值为1 089.6 m Gy.cm,ED中位值为18.52 m Sv;统计学结果示2组患者的辐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3,P<0.001);但在图像质量可接受性方面,2组患者的图像均为100%(评分均>2分);关于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近期疗效,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100 m A)扫描在减低患者辐射上意义显著,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穿刺植入要求,由于采用了低剂量扫描,降低了CT机器的消耗,增加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经胃镜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在术前4d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SCT增强扫描对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71%。结论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及胃周浸润诊断较准确,并对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诊治方法和策略.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EPISBO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治疗时间7~15 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地提高EPISB0的非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1例临床诊断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经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明确显示输尿管结石68例,诊断符合率95.8%,其中结石位于右侧输尿管者37例,左侧25例,两侧6例;位于输尿管3个解剖狭窄处5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CT(100m A)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体部恶性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0±0.7)岁,在低剂量CT(100m A)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前采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重建恶性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所需粒子数目及总活度。单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5~68粒,平均粒子数35粒。单个粒子活度为0.5~0.9m Ci,粒子间距为0.5~1.0cm。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6个月,1例病灶完全缓解(CR),7例病灶部分缓解(PR),2例患者病灶无明显变化(NC),1例患者病灶增大(PD),临床有效率为72.7%(CR+PR)。6个月局部控制率63.6%。其中5例患者顽固性疼痛获得明显改善,4例患者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疼痛缓解率为81.8%。近期副反应轻微。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手术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里攻下方剂防治豚鼠结石性胆囊炎的动力学机制。方法:建立豚鼠结石性胆囊炎动物模型,制备消炎利胆汤含药血清,测定正常、模型、药物干预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损伤等各组胆囊肌条收缩活性。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胆囊肌条收缩减弱、胆汁淤积,预防组较模型组、治疗组较对照组胆囊肌条收缩增强、胆汁淤积改善(P0.05);含药血清可增强胆囊肌条收缩活性,呈浓度依赖性,ICC损伤胆囊肌条收缩活性减弱(P0.05)。结论:胆囊收缩排空障碍、胆汁淤积为成石主要原因,通里攻下方剂可通过促进胆道动力防治胆石症,ICC在胆道动力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里攻下方剂对豚鼠结石性胆囊炎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预防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预防组灌服消炎利胆汤药液,余各组灌服生理盐水,持续8周,期间正常组正常喂养,余各组喂养高胆固醇饲料。8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正常喂养4周,期间分别灌服消炎利胆汤药液、生理盐水。测定各组胆囊肌条收缩活性,胆固醇、钙离子、胆红素浓度,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预防组在胆囊肌条收缩活性、胆固醇浓度、IL-1β含量等各项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通里攻下方剂可防治豚鼠结石性胆囊炎,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胆道动力,减少致石成分,抑制胆道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