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骨显像单发椎体病变资料,将脊柱单发椎体放射性异常分布情况分成5种:椎体局部点状浓聚、椎体半侧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整体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扁平状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放射性稀疏缺损。结果:59例单发椎体病变中,椎体转移瘤29例,余下30例为椎体良性病变。10例(100%,10/10)椎体局部点状浓聚者均为良性病变(椎体局部增生退变);12例(100%,12/12)椎体半侧浓聚者全部为椎体转移瘤;在21例椎体整体浓聚者中,椎体转移瘤占13例(61.9%,13/21);在15例椎体扁平状浓聚者中,12例(80%,12/15)为良性压缩骨折,另3例为转移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1例椎体放射性稀疏、缺损为转移瘤。结论:脊柱单个椎体病变的骨显像具有一定影像特点,掌握其特点有助于其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1999年 10月 5~ 7日 ,在日本北方美丽的城市秋田县隆重召开了日本国第 3 9届核医学学术会议暨第 2 8届肿瘤、免疫核医学研讨会。日本国与会代表 13 0 0余人 ,此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德国、韩国、芬兰、土耳其等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有 3名代表。会上裴著果教授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穆秀丽、乌劲等作了论文交流。留日学者、山东医科大学杜勇医师荣获日本核医学会颁发的 1999年度亚大杰出青年研究者奖 ,并受到表彰。本次会议热点集中 ,交流形式多样。设有专题报告、特邀演讲、午餐讨论、普及性讲座、研讨性座谈及一般发言演讲 …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人恶性和非恶性乳腺细胞系中 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Tcm - MIBI)和 99Tcm - tetrofosmin的动力学及细胞吸收进行研究和比较。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 MCF- 7和 SK- BR- 3、非肿瘤细胞HBL- 10 0于 37℃时移入盛有培养基 (1× 10 6 cells/ m L)的聚苯乙烯圆底管中平衡 1h以上。每管加入放射性示踪剂 (0 .74MBq)后 ,分别在 37℃或 2 2℃孵育 10、2 0、 30、 40、6 0、80、10和 12 0 min,离心 (12 0 0 r/ m in,2 1℃ ,10 m in) ,分离出细胞 ,用培养基快速淋洗后 ,弃去表面悬浮物。细胞管和培养基管分别用 γ井型计数器计数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道机能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肝胆动态显像和胆道造影,分别比较8例EST前后胆管胆汁排出及胆总管直径改变情况。结果肝胆动态显像各指标EST前后有明显改善。胆道造影表明EST前后胆总管直径有明显改变。结论EST明显改善胆汁流出,解除胆道梗阻,使扩张胆管回缩。  相似文献   
5.
6.
放射性核素肺显象是一种方便、有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它以观察两侧肺脏的形态、血流分布变化为特点,通过核素示踪原理,获取肺脏生理某些方面的信息。有时当胸部X线照片不能显示时,校素显象能较早地反映肺血流方面的改变,有助于某些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实践表明,如能与其它检查配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肺显象根据所用显象剂的特性和引入人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索心血管闪烁摄影(Radionuclidc Scintillation angiocardiography)简称核素心血管造影(RNA),它是一种简便、有效和无损伤性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γ-照相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实现了快速、大量地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加之短半衰期核素的不断开发应用,使这项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地推广应用。它具有检测时间短,方法安全可靠,对患者无放射性损伤(一次检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和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留及转移病灶的检出能力。材料与方法:80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其中高分化肝细胞癌20例、中分化肝细胞癌44例、低分化肝细胞癌11例、肝胆管细胞癌3例、肝腺癌2例。以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TACE后1.5~2个月18F-FDG PET、CT和血管造影对肿瘤残留及转移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80例患者肝内共104个病灶,经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及部分病理结果证实,有肿瘤残留病灶62个,PET正确检出56个,CT正确检出38个,血管造影正确检出58个;无肿瘤残留病灶42个,PET正确检出40个,CT正确检出40个,血管造影正确检出42个。PET和血管造影对肝癌TACE后肿瘤残留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3%、92.3%和93.6%、96.2%,明显高于CT(61.3%、75.0%),差异显著(P<0.01)。同时PET检出了CT和血管造影无法发现的肝外转移病灶5例。结论:CT是肝癌TACE后最常用的随访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碘油在病灶内的分布情况。18F-FDG PET显像能够更加准确的鉴别肿瘤存活,特别是CT无法明确的病变,而且对于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血管造影的诊断灵敏度、准确性最高,但是属于有创性检查。将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核医学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普遍,概括起来有四种:1、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主要反映心肌的血循环状态,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心肌活力的评价、外科PTCA及动脉搭桥术的选择有重要价值,常用显像剂有201Tl、99mTc-MIBI...  相似文献   
10.
现代发射型CT在脑神经和心血管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裴著果,廖英俊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是当代电子计算机辅助和图像重建技术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是核医学显像技术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