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海群生药盐(以下称药盐)防治马来丝虫病,国内已作了不少研究。我们于1981年5月至1983年8月,对从江县宰戈大队进行了病家服药盐防治马来丝虫病的效果观察,结告如下。一般情况观察大队地处山区,主产水稻,属亚热带气候。共81户,407人,均系侗族农民。服药盐前查出有马来微丝蚴阳性患者的病家18户,阳性患者20人,年龄在2~60岁之间,均未给予过海群生等抗丝虫药物治疗。人群微丝蚴率为5.3%,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保育着多种多样的药用物种。本文从该地区侗族药物物种成分、珍稀濒危药物、植被类型等方面分析阐述了黔东南地区侗族药物的多样性,并提出了保护黔东南地区侗族药物多样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在完整保持侗族医药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应用现代知识对黔东南地区侗族经口传承的医药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以阐明侗族医药和侗族药物及其应用。内容和方法:应用普遍调查、学科性的典型调查、田野调查、现场观察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侗族医药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在侗族不同方言区的表现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发掘,对调查所获的大量素材运用专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等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从侗医药约定俗成的医疗习惯中,阐明侗医药,阐明侗族药用物种及其分布、来源、功效和临床应用。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及其临床应用;阐释了侗药的人为分类法和命名方法,记述了贵州省东南部侗族地区侗药734种及侗医常用的植物药物(包括真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动物药、矿物药的构成比;研究结果建立了侗族药物凭证标本室;研究结果的部分侗药标本经数字化后,进入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平台,实现了以“互联网”共享。结论: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具有浓郁的民族医药文化特色;保持侗族药物的本真性,注重了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注重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可传播性;促进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博落回杀灭蝇蛆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罂粟科植物博落回(Macleayacodata(wild.)R.Br)具杀虫作用[1,2],但对其杀虫作用的成分及杀虫效果的研究少见报道。本文用酸性乙醇提取博落回茎、叶中的生物碱,以浸渍法测定提取液对蝇蛆的毒力。材料与方法博落回生物碱(总碱)提取液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苗族不断迁徙,从而出现了不同的苗族支系。重安江苗族支系维护人体健康的远古时代("gaf sab")刮痧疗法迄今仍是活跃在民间的医疗实践。本项目通过对重安江苗族远古时代苗族医药文化进行挖掘,旨在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重安江苗族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病认知和治疗方法的、独特的且处于濒危状态的思维理念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完整保持侗族医药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应用现代知识对黔东南地区侗族经口传承的医药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以阐明侗族医药和侗族药物及其应用。内容和方法:应用普遍调查、学科性的典型调查、田野调查、现场观察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侗族医药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在侗族不同方言区的表现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发掘,对调查所获的大量素材运用专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等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从侗医药约定俗成的医疗习惯中。阐明侗医药,阐明侗族药用物种及其分布、来源、功效和临床应用。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及其临床应用;阐释了侗药的人为分类法和命名方法,记述了贵州省东南部侗族地区侗药734种及侗医常用的植物药物(包括真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动物药、矿物药的构成比;研究结果建立了侗族药物凭证标本室;研究结果的部分侗药标本经数字化后,进入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平台,实现了以“互联网”共享。结论: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具有浓郁的民族医药文化特色;保持侗族药物的本真性,注重了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注重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可传播性;促进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白蛉和贝氏司蛉的生活史和某些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在东洋区内的江苏白蛉及贝氏司蛉的生活史和某些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与分布在旧北区内的中华白蛉、鳞喙司蛉和孙氏司蛉的生活史做了对比。实验证明生活史的长短取决于蛉种与属别无关,分布在东洋区内的蛉种较分布在旧北区的蛉种发育为快。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3年7月,在HIV/AIDS监测中,首次发现贵州省第一例HIV感染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快速蛋白印迹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和检测中心、深圳新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两次重复试验均强阳性是(gP41);为实验准确计,再次重复采血,并以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复核(日本Fujirebio公司Serodia-HIV),两份血清凝集滴度》1:1024。两种初筛检测结果均阳性,经送请云南省卫生防疫站艾滋病监测检验中心用西方墨点法(W、B、)检测,两份血清呈强阳性。包括出现:P_(15).P_(24)、P_(31)、gP_(41)、P_(51)、P_(55)、P_(60)、gP_(120)、gP_(160)等全部带型。确认试验HIV抗体阳性,并签发确认报告。 该员在初筛试验复核阳性后,曾询问病史,体检但未发现艾滋病前驱症状及体征,也尚未查到条件性感染和  相似文献   
9.
都柳江河谷地区嗜人按蚊成蚊生态习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都柳江河谷地区嗜人按蚊成蚊生态习性。方法:应用按景成蚊调查方法,对嗜人按都蚊成蚊生态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该地区嗜人按蚊成蚊的季节消长呈双峰形,5月有一小峰,10月达密度高峰;6~9月栖性以室外吸血,室外栖息为主要;6~9月叮入率室外高于室内,吸血活动呈“午夜型”,嗜吸人血,人血指数0.63;7~9月一个生殖营养周期2.1天,7~8月种群预期平均寿命为本10.60天。结论:从江县都柳江河谷地区嗜人按蚊成蚊与当地外界环境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苗族药物的类别和命名方法。方法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常用的 718种药物名称为分析研究对象 ,以《苗汉词典·黔东方言》为语音及书写标准 ,用汉语释义 ,进行苗族药物命名的研究。结果 :苗族药物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古生物药 ,植物药可分为 :“菜”类、“果”类、“树”类、“药”类等 ;苗族依据药物的形态或器官或其他相关的特征给药物命名 ,命名方法有 3种 :1、“苗语名词“Jab” +特征性词或词组”构成完整苗族药名 ,2、“类别词或药用部位名称词 +特征性词或词组”构成完整苗族药名 ,3、“物质名称词 +特征性词或词组”构成完整苗族药名。结论 :苗族药物命名的特点是 :“药物名称具体、生动、易懂、易记 ,很适宜以语言方式传承” ,具有显著的苗族医药文化特色 ,分析研究结果反映了苗族药物命名方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