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1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活性维生素D缺乏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数据[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活性维生素D浓度]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清活性维生素D浓度与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 386,P 0. 05),并且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 330,P 0. 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控制潜在重要的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浓度仍然与血红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指数显著相关(r=-0. 588,P 0. 05)。结论血清活性维生素D浓度与血液透析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独立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HER-2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07—2017-06间就诊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的疑似乳腺癌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并将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作为健康组。入选者均行CA153、CA125、HER-2检测,以分析其在乳腺癌分期中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CA153、CA125、HER-2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A125、HER-2水平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A153、CA125、HER-2联合检测阳性率、准确度与敏感性均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HER-2检测在乳腺癌分期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升检出率,对后期治疗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血清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情况,为不同期孕妇孕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进行孕早期检查的孕妇108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育龄妇女12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DXI800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产后3个月孕妇及对照组血清中CEA,CA125,CA153和CA199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各指标浓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产后3个月孕妇血清中CEA,CA125和CA199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4~0.531,P0.05),孕早期和产后3个月孕妇血清中CA153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3,P0.05),而孕晚期孕妇血清中CA153浓度为77.19±20.56U/ml,明显高于其它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4~27.165,P0.01~0.05)。对照组血清中CEA,CA125和CA199浓度分别为2.63±0.90ng/ml,22.06±6.18U/ml和17.15±5.56U/ml,与不同孕期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2~0.606,P0.05),CA153浓度为20.82±8.57U/ml,与孕早期和产后3个月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8~0.926,P0.05),但明显低于孕中期和孕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7~26.325,P0.01~0.05)。结论孕中期和孕晚期孕妇血清中CA153浓度明显升高,应引起临床注意,减少对孕妇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适当解释缓解孕妇心理压力,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CA)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位,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1].现已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及始动因素,尤其是高危型的HPV感染,全球约有80%的宫颈癌与HPV16型或HPV18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是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沟通也因医疗活动的开始而发生,并贯穿整个医疗过程。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的内涵更加丰富,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也逐渐成为趋势。医患关系的现实问题对医患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PAC理论、人际沟通模式,对医患关系进行阐述,提出倾听、共情、情感账户与尊重需求等沟通方法,最终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钾和心律的影响,总结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5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应用钾浓度为2.0mmol/L(第一阶段)、3.0mool/L(第二阶段)的透析液各进行3个月血液透析,分别记录并比较临床症状及透析前和透析后血钾、心电图。结果第二阶段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血钾水平较第一阶段升高(P〈0.05),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第一阶段[(第一阶段429例次,第二阶段137例次)](P〈0.05)。两阶段透析前高血钾出现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能明显减轻血液透析中和血液透析后的低血钾,避免或减轻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透析间期未发现危及生命的高血钾症。使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预防血液透析相关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口腔组织病理学CAI课件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电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计算机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教师的青昧,一个好的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腔组织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学科,由于其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使教与学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利用CAI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等优势,可以有效的解决教与学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更好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开发CAI课件,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208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8例中124例发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9.62%清扫淋巴结2651个,其中430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6.22%,并讨论了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伴临床肾病的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是不伴肾病的40倍。糖尿病肾病患者常有高血压、脂质和脂蛋白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及大量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子,但尚不足以解释因心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率大副度上升。作者曾报道,伴早期、临床肾病的糖尿病病人有血管内皮机能不全,表现在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血浆VW因子(Von Willehrand)升高。本文进一步研究伴不同程度蛋白尿病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能力。本研究将40例胰岛素依赖犁糖尿病男性病人在年龄、糖尿病病程匹配的情况下,按蛋白尿程度分为三组:第一组19例,尿白蛋白排泄正常(<30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隔日枸橼酸局部抗凝的方式,观察患者在每次透析之前,进行透析2 h和透析结束时动脉端血检测相关指标,电解质和酸碱度指标包括血钠、血钾、血氯、总钙、游离钙、p H值,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以及通过检测透析2 h末端钙离子浓度所确定的激活凝血时间(ACT)水平。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器中凝血程度、静脉壶凝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透析2 h以及透析结束之后,均发现有血钾的明显降低(t=5. 215、9. 437,P 0. 05),而血钠、血氯、总钙、游离钙、p H值与透析之前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透析2 h以及透析结束时,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降低(血肌酐对应分别为t=8. 125、13. 065,尿素氮对应分别为t=10. 231、12. 714,P0. 05),而ACT水平无明显变化(P 0. 05);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凝血0~1级的比率明显升高为90. 22%,2级明显降低到7%,3级明显降低到2. 8%,静脉壶出现明显凝血的比率降为3. 07%,少许凝血的比率降为10. 06%,相比透析前均有明显的变化(χ~2=23. 081、13. 151、15. 469、14. 214、17. 583,P 0. 05);透析结束后,患者没有发生出血或者原有出血情况加重的现象,5例患者出现全身抽搐,7例患者出现肌肉痉挛,10例患者出现口唇周围发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22/120)。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方式抗凝效果较佳,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