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医学中的佛教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公忱 《中医研究》1990,3(3):11-13
隋唐时期,佛教教义对中医药学的冲击影响较大,这在巢元方、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等名医的著作中均有表现,一是用佛教“神托”说解释人们生命起始;二是用“四大”说解释生理病理;三是认为动物也有灵魂,并与人相互转托;四是相信善恶报应,主张医者要行善积德。  相似文献   
2.
略评“医易同源”及“医源于易”说薛公忱(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210029)主题词中医理论,易经“医易同源”说在当今中医药界流传甚广,几乎无人不晓。论证、阐发此说的文章,不时见诸报刊。有的医家甚至以此说为荣,借以显示中医药学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若...  相似文献   
3.
4.
从汉末张仲景至唐代王冰,皆视《内经》中黄帝为上古圣君,未有疑之者。北宋时,异议始出,然而坚信者亦大有人在,诸如高保衡、林亿以及明代张介宾、清人高士宗等。当今学者不信“上古”之说,但“黄  相似文献   
5.
陆游晚年写了不少养生诗,总结一生养生的经验教训。其要点有四:一是强调养生的自觉性,积极把握自己的生命;二是将“治心”视为养生方法的核心,并以此法统领其他诸法;三是注重平素饮食起岳过程中的养生,认为“金丹”仙药是没有的;四是顺应生命自然,不强迫生命为所不能为。这些经验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医的文化背景、学术发展和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论述了“阴阳调和”思想的以下三方面的内涵:1、阴阳调和的途径是“阴阳交会”。二者在相对运动中相互交感、渗透,并互补、互济。如此才有生机,否则废绝一切生成之道。2、阴阳调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环”是“阴平阳秘”。此即人体矛盾关系的最佳状态,偏此则患病,向此则趋愈。3、阴阳调和的动力和机制是“阴阳自和”,此即人体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为医者只能保护、利用之,而不可戕害、代替之。这些思想内涵均与唯物辩证法惊人地一致。  相似文献   
7.
论医用“五行”说的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论“天人合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挥。它包括天人一气、天人一理、天人相应、天人相参等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为中医的病因学养生学、治疗学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值得深入发掘,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学中的“五行”说,虽然来自哲学,但并非袭用其物质质料的意义,而是把它作为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而加以运用的。“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亦不等同于五种自然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人体脏腑系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机制,为人们防治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作为哲学理论,“五行”说的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但在古代医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并未完全受“五行”框框的限制,而是有所突破的。因而不能把哲学“五行”说的缺陷完全看作中医药学“五行”说的缺陷,二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这是中唐学家、思想家韩愈对诗圣杜甫的赞誉。意思是说,杜甫的诗,格调高雅,能够洗涤世人俗情,净化灵魂;笔触神奇.能够巧夺天工.使自然回复春天。如果以此评价北宋大医家钱乙的医术、人格和思想,也是颇为适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