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小切口感触辅助复位内固定结合自体髓内取骨植骨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36例新鲜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8例,女48例;年龄19 ~81岁,平均37.1岁;均为单侧股骨骨折;根据AO分型:A型46例,B型52例,C型38例;开放性骨折23例(均为Gustilo Ⅰ型).均采用牵引床牵引下小切口感触辅助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扩髓时收集股骨近端的转子部髓内松质骨及骨髓组织,并经小切口通过一工作通道植入骨折端.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0 ~58个月(平均26.7个月)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4例延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5.5个月.X线片示骨折端对位对线佳,绝大部分骨折端外骨痂明显,呈竹节状.无伤口感染,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主钉断裂.结论小切口感触辅助复位取骨植骨技术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血供,直接感触到骨折端协助复位,减少术中闭合复位穿钉时的X线照射量;又可以充分利用髓内钉术中扩髓取骨并通过小切口向骨折端植入自体松质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65岁。闭合损伤5例,开放损伤4例。6例采用石膏固定,3例采用螺丝钉内固定。随诊疗效良好1例,较好2例,一般4例,不良2例。二、讨论 (一)发病机理和类型:本病多因踝关节受到强大暴力所致,或从高处坠下,足外翻位着地或小腿外侧下方直接受内翻暴力冲击所致。在外翻的同时,往往有距骨向外或向内的旋转。踝关节骨折脱位分类方法很多。1950年Lauge-Hansen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和垂直压缩型五型。此分类方法基于这样的概念,即各种不同类型踝部骨折脱位,是由应变力造成骨与韧带正常序列的破坏的最终结果。此概念Colton于1976年  相似文献   
3.
采用髋臼骨折二柱学说原理,将髋臼周围组织划分为3个解剖区域,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活动量及受伤机率的增加,并且随着外科技术、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手术器械的改进,颈椎疾患的发生率及手术率均在增加。作者总结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月收治的颈椎疾患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共15例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重建髋臼前后柱完整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平面有限元及光弹实验原理,研究髋臼负重区前后柱骨折后的应力分布,阐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病理基础和力学机制。方法:建立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平面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负重状态,分析髋臼负重区及近负重区在不同骨折类型和位移下的应力分布。结果:髋臼负重区的裂缝型和台阶型骨折局部应力增大;负重区内位移一致的台阶型较裂缝型骨折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近负重区较负重区内的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小。结论:髋臼负重区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尤以台阶型为著。恢复髋臼前后柱的完整性,可减少负重区的应力集中,减小髋臼病损、延缓关节退变的发生。早期的髋臼重建对后期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可靠骨性结构,使手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6.
1982年2月至1985年10月我院采用经皮多钢针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44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良好者均在90%以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2月以来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总优良率达90%。作者认为通过关节韧带牵引复位原理,外固定支架能较稳固地维持已复位的骨折直至愈合,比传统的石膏固定在解剖上及功能上均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开放性骨折更是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自1988年至1993年间作者收治闭合性肘关节后脱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8岁、36岁、54岁。伤情:跌伤致右肘关节后脱位合并肱动脉受压、正中神经损伤1例;右肘关节后脱位合并肱动脉完全断裂2例。治疗情况:3例均先行手法复位,1例行悬吊带固定,另2例行血管探查,其中肱动脉直接吻合1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1例。直接肱动脉吻合1例术后血管栓塞行上臂中段截肢。2例经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重建髋臼前后柱完整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平面有限元及光弹实验原理,研究髋臼负重区前后柱骨折后的应力分布,阐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病理基础和力学机制。方法 建立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平面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负重状态,分析髋臼负重区及近负重区在不同骨折类型和位移下的应力分布。结果 髋臼负重区的裂缝型和台阶型骨折局部应力增大;负重区内位移一致的台阶型较裂缝型骨折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近负重区较负重区内的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小。结论 髋臼负重区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尤以台阶型为著。恢复髋臼前后柱的完整性,可减少负重区的应力集中,减小髋臼病损、延缓关节退变的发生。早期的髋臼重建对后期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可靠骨性结构,使手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63~1982年共收治骨关节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00多例,约占骨科住院总数4~5%,现将其中362例资料较为完整的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本组362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247例,女115例,男女之比约为2.1:1。良性肿瘤193例(男131例,女62例),占53.3%;原发恶性肿瘤85例(男58例,女27例),占23.5%;转移性肿瘤35例(男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