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1例采用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病例资料,采用额下翼点入路167例,经额部纵裂入路和经终板入路93例,经前部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隆间入路74例,经鼻蝶入路3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56例,近全切除82例,部分切除33例。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在214例术前视力下降病人中,缓解152例。术后发生钠代谢紊乱334例,尿崩症241例,高热123例,同侧动眼神经麻痹12例,意识障碍89例,癫疒间23例(经药物治疗后均控制良好)。196例(52.8%)病人获得随访,时间3~69个月,平均35.7个月,死亡17例(8.7%)。肿瘤复发35例,其中再次手术20例,伽玛刀治疗15例。结论术前依据肿瘤分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垂体柄、下丘脑及其周围重要神经结构,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鼻蝶鞍区病变切除术后鞍底重建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3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鞍区病变切除术患者鞍底重建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男64例,女68例;年龄19~74岁,平均45.7岁。病因:垂体无功能腺瘤91例,生长激素腺瘤22例,泌乳素腺瘤9例,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腺瘤2例,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腺瘤1例,Rathke囊肿5例,鞍内型颅咽管瘤2例。术中采用由人工硬膜、颅骨和蝶窦黏膜组成的夹心层法重建鞍底。结果术后4例发生少量脑脊液漏,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1周后治愈。术后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消退;术后高热、感染3例,经抗生素治疗后2例好转,1例配合腰穿持续引流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42个月,平均35.2个月。患者术前症状及体征术后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以人工硬膜加自体骨片等材料为主体的鞍底重建技术具有解剖还原、操作简便、稳固可靠、创伤小、无排斥等特点,辅以周全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切除鞍上突入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人路及疗效.方法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6例突入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肿瘤全切33例,近全切10例,部分切除3例;随访46例,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其中39例术后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8例术后复发.结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疗效显著.此入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并在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做到较少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颅咽管瘤(CP)的细胞增殖、凋亡指数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特点,观察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变化及增殖、凋亡分数,测定CP组织细胞s期分数,Tanel·POD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结合电镜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与周界正常组织关系,评价CP亚型釉质上皮型/鳞形上皮型、复发组/非复发组、原发组/复发组间瘤细胞周期动力学特点.结果 CP细胞为二倍体,釉质上皮型肿瘤实质部分坏死、凋亡率小于鳞形上皮瘤实质成分(P<0.05),但二型肿瘤细胞凋亡率均较低下;釉质上皮型肿瘤细胞较鳞形上皮型增殖活性强,前者S期分数、G2/M+s值也显著高于后者,釉质上皮瘤、鳞形上皮瘤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也得出类似结果(P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克刚  刘翼  游潮  蔡博文  贺民 《华西医学》2006,21(2):239-240
目的总结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7例老年脑动静脉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例患者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3.4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17例患者中11例出现脑出血而急诊入院,4例因突发癫痫急诊入院,仅2例因头痛平诊入院。入院后有10例病患通过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除1例放弃治疗,1例行介入栓塞 γ刀治疗外,其他病例于入院后1周内择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及畸形血管团。术后死亡2例,1例因大面积脑梗塞而死亡,另1例因就诊时脑出血已继发脑疝,于术后死亡。术后发生偏瘫1例。其他病患无严重神经功能废损而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老龄不一定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畸形,可以达到切除病灶,预防出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肢端肥大症是以生长激素(GH)分泌异常增多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而过度分泌的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广泛影响。肢端肥大症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有待进一步规范。2021年2月Pituitary发表了《垂体协会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更新》,本文立足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该指南提及的包括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情况、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进展与更新、放射治疗为主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着重介绍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新型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能够提高广大全科医生及专科医师对于肢端肥大症的理解,更好地指导规范化诊疗,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33例老年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轩贵  游潮  蔡博文 《华西医学》2005,20(2):317-318
目的:探讨老年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方法:对我科1998年~2003年收治的33例老年BCSDH患者的诊断、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I检查。所有患者皆行钻孔引流术,其中1例为单侧钻孔引流,32例为双侧钻孔引流。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CT和MRI检查是老年BCSDH的最佳诊断手段。老年BCSDH的诊断、引流方法、血肿腔的处理和气颅的预防等均有其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8.
刘翼  李瑞春  吴珂  游潮  蔡博文  贺民 《华西医学》2006,21(4):670-673
目的:评价多体素(multi-voxel)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技术对颅内常见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的多体素1HMRS资料,依据病检结果,比较不同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以及各肿瘤组织之间主要代谢物峰值及相对比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定量界定相关代谢物峰值及相对比值的变化范围;分析多体素1HMRS对颅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颅内肿瘤患者41例,通过比较其多体素1HMRS主要代谢物信号强度的差异,得到以下结果:(1)胶质瘤组织NAA、Cho、MI值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脑膜瘤组织NAA、Cho、MI及Lac值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听神经瘤组织NAA、Cho、MI值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2)ΔNAA、ΔCho值在胶质瘤组织与脑膜瘤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胶质瘤ΔNAA值的95%可信区间为-6·38~-2·56,ΔCho值的95%可信区间为3·16~6·97;脑膜瘤ΔNAA值的95%可信区间为-11·58~-6·59,ΔCho值的95%可信区间为5·89~10·20。结论:(1)多体素1HMRS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出颅内肿瘤组织与对侧脑组织之间的代谢差异,以及不同类别肿瘤组织之间的代谢差异,具有对颅内肿瘤进行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2)Δ代谢物是本次研究中我们提出的一套具有交流价值的新指标,经定量分析证实,能够对颅内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其效能与目前常用的代谢物相对比值等指标接近,具有进一步研究证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病例82.3%存在头痛与视乳头水肿,17.6%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加重,27.4%出现内囊、丘脑、视放射、Wemiche区受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采用颞间沟后部入路20例(39%),顶枕入路31例(61%)。肿瘤全切48例,新出现偏盲或视野缺损扩大6例,术后出现感觉性失语2例。3例肿瘤大部切除辅助伽马刀治疗。死亡3例(5.9%)。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少数伴有阵发性头痛加重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入路主要有经颞部与顶枕部两种,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注重微创原则,可得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颞下小脑幕入路,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跨幕上下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玉清  游潮  刘翼  蔡博文  吴波 《华西医学》2004,19(3):361-362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跨幕上下巨大胆脂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辅用神经内镜探查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常规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经神经内镜探查,19例(100%)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留,辅用内镜后7例(36.8%)全切除(囊内容 囊壁切除),11例(57.9%)次全切除(囊内容 1/2以上囊壁切除),1例(5.3%)部分残留(部分内容 部分囊壁);19例有症状的患者中,16例(94.7%)术后一周内症状即有缓解或恢复,2例(10.5%)无明显变化,1例(5.3%)术后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一周内恢复。结论: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跨幕上下及环脑干周围巨大胆脂瘤的最佳手术入路。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及成功率,且有利于神经功能保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