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3篇
  免费   1047篇
  国内免费   743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248篇
妇产科学   267篇
基础医学   914篇
口腔科学   225篇
临床医学   3281篇
内科学   1369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神经病学   274篇
特种医学   10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17篇
综合类   6343篇
预防医学   2506篇
眼科学   258篇
药学   2553篇
  29篇
中国医学   2491篇
肿瘤学   6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593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1196篇
  2013年   1039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271篇
  2010年   1260篇
  2009年   1120篇
  2008年   1142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1039篇
  2005年   999篇
  2004年   937篇
  2003年   801篇
  2002年   703篇
  2001年   588篇
  2000年   628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586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41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296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过表达IL-24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XCR4与其配体CXCL1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稳转技术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过表达IL-24,免疫荧光显微镜、RT-PCR和ELISA检测感染效率;将细胞分为5组:LV-IL-24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LV-NC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AMD3100组(采用CXCR4/CXCL12轴阻滞剂AMD3100进行培养)、LV-IL-24+AMD3100组(采用AMD3100进行培养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DAMB-231细胞);Transwell、划痕实验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MCF-10A细胞相比,CXCR4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及MDA-MB-231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MDA-MB-231最为显著(P<0.01)。转染过表达IL-24的慢病毒后,MDA-MB-231细胞IL-24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IL-24可抑制CXCR4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联合使用CXCR4/CXCL12阻滞剂AMD3100可显著提高IL-24的上述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用于判断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置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选用IOE管饲法提供营养支持,分别采用EtCO2监测法和传统的气泡溢出法判断置管位置,后均行影像学检查(胸部CT)验证营养管的位置。结果 50例患者置管过程中监测EtCO2数值<10 mmHg或EtCO2波形低平,且患者无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10例患者置管过程中监护仪显示EtCO2数值≥10 mmHg或有较高的EtCO2波形,但患者无明显不适,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54例患者置管后将营养管开口端置于水中无较多的气泡,6例患者有气泡;60例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证实,49例插管位置正确,11例误置到气管中;其中EtCO2监测法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1%;气泡溢出法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55%;两种检测法经配对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两种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CO  相似文献   
4.
5.
胡成  华凭  肖丽娜  陶鸿杰 《浙江医学》2022,44(18):1978-1982
目的探讨不同肺功能状态下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由同一术者实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53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常规支气管镜组和无痛支气管镜组,每组再根据肺功能情况分为肺功能正常组和肺功能低下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肺功能正常组和肺功能低下组患者循环指标、呼吸指标、气道反应评分及主观感受评分的差异。结果常规支气管镜组内肺功能低下组最大心率(HRmax)、最小心率(HRmin)、心率变化幅度(ΔHR)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均P<0.05);无痛支气管镜组内肺功能正常组及肺功能低下组患者最高收缩压(SB-Pmax)、最低收缩压(SBPmin)、收缩压变化幅度(ΔSBP)、最高平均动脉压(MAPmax)、最低平均动脉压(MAPmin)、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ΔMAP)、HRmax、HRmin、ΔHR均低于常规支气管镜组相应肺功能组(均P<0.05)。常规支气管镜组内肺功能低下组最大呼吸频率(RRmax)、最小呼吸频率(RRmin)、呼吸频率变化幅度(ΔRR)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均P<0.05),最高脉搏氧饱和度(SpO2max)、最低脉搏氧饱和度(SpO2min)、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幅度(ΔSpO2)均低于肺功能正常组(均P<0.05);无痛支气管镜组内肺功能正常组与肺功能低下组患者RRmax、RRmin、ΔRR均低于常规支气管镜组相应肺功能组(均P<0.05),而SpO2max、SpO2min、ΔSpO2均高于常规支气管镜组相应肺功能组(均P<0.05)。常规支气管镜组内肺功能低下组患者主观感受评分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5),无痛支气管镜组内肺功能正常组与肺功能低下组患者气道反应评分及主观感受评分均低于常规支气管镜组相应肺功能组(均P<0.05)。结论无论是肺功能正常还是肺功能低下患者,使用无痛支气管镜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间隙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和不同菌种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颈颌面外科头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0例头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4.7%,混合感染率为39.8%。最常见的菌属依次为:链球菌属(占56.1%)、葡萄球菌属(11.7%)、克雷伯杆菌属(6.1%)、埃希菌属(6.1%)。头颈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耐药性高,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有较好的敏感性。在不同菌种易感因素的分析中发现克雷伯菌属细菌是有伴随疾病的非牙源性感染患者的高危易感菌。结论有伴随疾病的非牙源性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应该高度怀疑克雷伯杆菌属的感染;在头颈间隙感染患者的初治中建议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高级别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microRNA-301b(miR-301b)在478 例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TCGA 数据库中478 例卵巢癌患者的miR-301b 表达量与生存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其靶基因及生物学活性。结果 miR-301b 高表达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 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S:P<0.001, DFS:P<0.05),综合3 个靶基因数据库的预测结果得到12 个靶基因,编码的蛋白多数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靶基因TEA 结构域家族成员1(TEA domain family member 1,TEAD1) 与胞质多糖基化元件结合蛋白4(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4, CPEB4)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相关(TEAD1:P<0.05,CPEB4:P<0.05)。结论 miR-301b 表达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出抑癌因子的作用,对卵巢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 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 年3 月1 日至2012 年6 月1 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NBC组织标本)中PD-L1 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同时用CD34 和D2-40 标记血管和淋巴管后检测TNBC中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PD-L1 蛋白在TNBC肿瘤细胞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56.7%(68/120),PD-L1 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及脉管癌栓形成相关(P<0.05);PD-L1 高表达的TNBC淋巴结转移率高及脉管癌栓形成高,PD-L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500,P=0.02),PD-L1 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r=0.662,P=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DL1蛋白表达阳性TNBC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Cox 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 蛋白表达可作为TNBC整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 在TNBC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与TNBC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阻断PD1/PD-L1 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有效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