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519篇
预防医学   27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4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  陈军  高洁  董洁  顾薇 《中草药》2019,50(24):5988-5994
目的 比较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成分的变化。方法 将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提取挥发油,皮肤电阻动力学实验和体外布洛芬透皮实验比较二者的促渗能力,ATR-FTIR红外分析挥发油透皮促渗主要机制,皮肤细胞毒性实验比较了生姜和干姜挥发油的细胞毒性,GC-MS分析成分变化。结果 干姜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显著优于生姜挥发油,其透皮促渗机制主要为对皮肤角质层脂质的萃取,而生姜和干姜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均显著低于化学促渗剂氮酮,炮制后干姜挥发油的倍半萜类成分比例高于生姜挥发油,透皮后干姜挥发油组皮内的倍半萜类成分比例也高于生姜挥发油组。结论 炮制后的干姜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作用优于生姜挥发油,验证了中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剂存在"热者易效"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35个县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计算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年龄别率等,标化率使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 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83.54/10万,世标率为200.06/10万,中标率为204.44/10万,城市地区发病中标率(201.40/10万)高于农村地区(186.43/10万);4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在80-岁组达到峰值;35-岁以上各年龄组城市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分别高于农村男性和女性;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是辽宁省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2016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49.79/10万,世标率为123.00/10万,中标率为124.32/10万,城市地区死亡中标率(121.93/10万)低于农村地区(131.03/10万)。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峰值在80-岁组。20~79岁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55~79岁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是辽宁省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结论 辽宁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高于全国水平,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负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鼻窦炎属于祖国医学中"鼻渊"的范畴,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西药短时间内可缓解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症状,但药物副反应不可避免。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多种外治法如中药熏蒸、冲洗、超声雾化、塞鼻、滴鼻、喷鼻、针刺、灸法等效果明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旨在综述慢性鼻-鼻窦炎的多种外治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肌止痛熏洗剂对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10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一、二部肛肠科行肛周脓肿手术的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生肌止痛熏洗剂熏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5 d、7 d的疼痛评分、疼痛消失、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3 d、5 d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试验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采用生肌止痛熏洗剂熏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例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及处置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与易敏体质、环境炎热、透明贴膜粘胶刺激相关。通过规范换药流程,专科护士考核上岗;优化消毒方法,减少消毒液局部刺激;选择新型敷料,根据患者局部情况选择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改善局部温湿度,促进愈合;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措施,使患者过敏反应得到有效缓解和痊愈。  相似文献   
7.
为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2-2011)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为修订标准、更好地应用标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山西、江苏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共3类机构以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情况,分析成效,归纳修订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和重点行业知晓该标准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6.50%,接受过该标准培训的分别占93.56%、63.83%.比较3类机构掌握程度,不同级别爱卫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重点行业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地市级/省直管市级的要高于县区级;不同资质PCO公司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服务能力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要高于无资质的.在标准知识方面,爱卫组织掌握定性指标的正确率总体低于其他机构和重点行业,各类机构和重点行业的组内没有差异.爱卫组织和疾控机构100%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卫生城市(区、县)创建(93.96%)、开展本地蝇类防治达标考核(74.16%)、举办相关技术培训(69.80%);PCO有94.4%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用于与政府或单位签订购买服务的合同条款(85.56%)、作为服务考核的依据(占82.22%)、举办相关技术培训(71.11%);重点行业中有86.5%了解到《标准》对工作场所有要求,其中有96.4%使用了《标准》.应用标准后,83.76%机构认为对业务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86.02%机构和用户认为可促进环境好转,97.16%机构认为该标准能满足蝇类防治工作需求.至于对标准修定的需求,90.21%被调查机构认为可以不修订标准,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存在组间差异,省级、地市级(含省直管市)疾控中心人员认为需要修订的较区县级多,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标准执行、修订和使用方面的开放性调查,共归纳出10条建议.总体调查认为本标准发挥了专业规范作用,各项评价指标大体合适;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应用标准,建议修改时标准语言更通俗化,增加5万以下人口的抽样量,分类制定评价操作指南、不同场所防蝇设施要求等.  相似文献   
8.
正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由于大脑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受累而导致脑卒中、老年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和痴呆(dementia)等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SVD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层析-比色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比较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评价两方法测定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的适用性。方法 优化比色法O-乙酰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对该方法进行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的验证;应用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检测多批次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优化层析-比色法准确度回收率均为100%;样品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2.4%和0.0%,中间精密度RSD均为3.4%,连续5次测定标准曲线,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 0,耐用性RSD为4.6%。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在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2,P>0.05)。结论  优化的比色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