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厦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时8例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病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正患者出现隐脑时,病情隐匿,临床厦CSF系列生化检查呈非特异性,确诊所需时间2~16周,误诊率达50%,及时并重复进行CSF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涂片镜检厦培养是诊断的关键,以两性霉素B为主的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100%。结论:SLE合并隐脑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抗隐球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患,男,7岁。以右颈部肿大6个月来我院检查,临床诊断:右颈部淋巴结结核?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143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rhTNFR:Fc(25 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达到临床显效的患者比例,与基线值相比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th AS功能指数、Bath AS测量指数、脊柱痛、夜间痛、脊柱炎症、患者总体评估指数、肌腱端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的状况.结果 rhTNFR:Fc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显著改善,6周时68%患者达到治疗反应,而安慰剂组仅28%(P<0.001);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在治疗组也有明显的改善.rhTNFR:Fc耐受性好,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论 rhTNFR:Fc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控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4.
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与早发SLE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晚发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2004年于我院就诊的晚发SLE患者21例,并随机选取了同期40例发病时年龄〈50岁的患者作为早发SLE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结果晚发SLE占所有SLE患者的6.18%。晚发SLE组性别比例女: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P〈0.01),且一些临床表现较少见:关节炎(P〈0.01);蝶形红斑(P〈0.05);肾脏受累(P〈0.01)。实验室指标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更高(P〈0.05),而低补体C3血症较早发SLE组低(P〈0.01)。治疗方面,晚发SLE组较少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结论晚发SLE的临床表现多较轻,治疗上较少需要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Th1/Th2失衡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利用三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从单细胞水平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h1/Th2平衡。方法:全血培养后使用荧光标记的抗细胞表面抗原单抗标记表面抗原,抗细胞因子单抗进行细胞内染色,检测出CD4^ 干扰素(IFN)-γ^4白细胞介素(IL)-4^-及CD4^ IFN-γ^-IL-4^ 细胞作为Th1及Th2细胞,从单细胞水平研究初发SLE患者Th1/Th2平衡。结果:未用药治疗的SLE病人其Th1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35例SLE患者按Th1/Th2可分成两组,Th1/Th2降低组与Th1/Th2升高组。Th1/Th2降低组其Th1细胞的降低十分明显。Th1/Th2升高组中Th1细胞仅轻度下降。Th1/Th2降低组体现了更高的颊部红斑发生率(P=0.036)。结论:Th1型反应与Th2型反应均参与了SLE的发病。不同患者可能免疫系统的异常并不同。Th1细胞的降低可能与颊部红斑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气管病理学的研究趋势及套囊气管导管在临床通气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气管导管,将现有成熟的塑料制造技术和小套囊充气结合起来,用瓣膜封堵装置代替原有的气管导管套囊,从而避免套囊盲目充气和压迫造成的并发症,解决了气管黏膜压迫和通气封堵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安全有效满足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假性梗阻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肠假性梗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对SLE合并肠梗阻的认识。方法对12例SLE合并肠梗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累及脏器、实验室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发病年龄2l~56岁,平均36岁,平均病程31个月。死亡5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2例。有肾脏累及者9例,血液系统累及者6例,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者2例,循环系统累及者8例。其他:胃肠出血4例,腹水4例。2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入院前分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和肠炎。2例曾行剖腹探查并部分小肠切除术,病理报告均提示肠道血管炎。结论SLE合并肠梗阻患者病情较重,常伴有其他脏器累及,病死率较高。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易被误诊。有肠梗阻症状并有其他脏器累及者应排除有无SLE可能。肠道血管炎是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反应非常复杂,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上调,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细胞因子产生,细胞因子失衡在SL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L)-18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是IL-1家族的成员之一,与IL-12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个主要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对称性、多个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 ,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1] 。主要病理改变为滑膜炎。临床上可有多种脏器或系统的累及。1 诊 断RA关节表现主要为晨僵、关节肿胀与疼痛 ,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最常累及的关节是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 ,大多为持续性、对称性。除关节症状外 ,患者可有关节外表现 ,包括低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心包炎以及肺脏、血液、神经系统等累及。目前 ,RA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胃肠道累及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36例SLE合并胃肠道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免疫学、小肠CT+增强扫描、B超、结肠镜、胃镜、X线钡剂灌肠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均有腹痛或腹胀、腹泻症状.以胃肠道累及为首发症状的初诊SLE患者8例;肾脏累及22例,血液系统累及18例;关节痛或关节炎16例.26例行小肠CT及增强扫描,其中17例显示肠壁不同程度增厚;9例B超提示肠段肠壁水肿、增厚;4例行结肠镜检查均有炎性或溃疡表现;2例因肠穿孔急诊手术,病理显示肠壁炎性变化.所有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支持治疗,6例死亡,其余均病情控制后出院.结论 胃肠道累及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小肠CT为有价值的检查手段;有胃肠道症状并有其他脏器累及者应诊断有无SLE;及时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