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何鉴别及确定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并估计预后的特异性肿瘤分子标记物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BRAF基因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两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细胞,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未分化癌(ATC)和髓样癌(MTC),其中以PTC所占比例最大。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激活与VIE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131I治疗Graves病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早发甲减是指 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后1年内发生的甲减.131I治疗的实际工作中,从131I治疗的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预防甲减发生的因素及131I治疗后早发甲减的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瘢痕形成是高等哺乳动物特有的创伤愈合形式.在创伤的愈合过程中,如果成纤维细胞合成与分解代谢紊乱,将会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和过度沉积,形成增生性瘢痕.目前,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及病变基础仍不完全清楚,其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癌基因、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组织缺氧及细胞间缝隙连接等,治疗上也仍然十分棘手.β射线敷贴照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敷贴器上的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β射线,作用于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瘢痕组织中含有许多细胞因子,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细胞与T淋巴细胞产生,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β射线敷贴照射治疗过程中,组织中的TNF-α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影响着增生性瘢痕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β射线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照射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14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中84例给予β射线敷贴治疗,40例给予激光治疗,24例不接受任何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3个疗程后,疗效及血清TNF-α浓度.并比较不同组之间治疗效果及TNF-α浓度差异.结果 42例患者经β射线敷贴治疗后治愈率83.3%、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0.0%、有效率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射线治疗的患者血清TNF-a浓度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a浓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射线皮肤敷贴器照射能有效地治疗增生性瘢痕.随着增生性瘢痕的治愈,血清TNF-α浓度逐渐下降,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甲状旁腺素(PTH)在慢性肾衰竭(CRF)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甚至于有不少人认为高PTH血症实际上几乎可以解释全部尿毒症的症状.故本文对不同分期慢性肾衰竭(CRF)病人血清PTH与正常人PTH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肝功能变化情况 ,同时评价应用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4 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分为两组 :Ⅰ组 (n =2 2 )为一般治疗组 ,Ⅱ组 (n =2 4 )为UTI治疗组 ,分别检测Ⅰ、Ⅱ组出血后 1,2 ,4 ,7,10 ,14d血ET变化情况 ,并检测1,7,14d的肝功能。另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未出血病人 (n =2 0 ) ,检测血浆ET ,作为对照组。结果 出血后 7,14d ,Ⅰ、Ⅱ组总胆红素 (TBIL)均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分别P <0 0 5 ,P <0 0 1)。ALT、AST亦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于出血后 14日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P <0 0 5 )。Ⅰ、Ⅱ组出血后 1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 ,于出血后 2d(P <0 0 5 )、4d (P <0 0 1)、7d(P <0 0 5 )有显著差异。出血后 1dⅠ、Ⅱ组ET浓度与TBIL呈正相关 (r=0 734,P <0 0 1) ;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 (r =- 0 4 8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的升高 ,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中CA125、CA15-3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CA125、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60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及80例正常成人血清中的CA125、CA15—3水平。结果80例乳腺癌患者中Ⅲ一Ⅳ期患者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CAl25、CA15—3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2表达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CA125、CA15—3对乳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可作为监测乳腺癌病情进展、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在门脉高压症大出血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分为三组:对照组,出血组,死亡组。分别检测出三个组出血发生后不同时间血浆ET和血清TBIL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ET含量(57.62±17.15)pg/ml,TBIL含量为(12.42±6.53)μmol/L,出血组ET(100.32±24.28)pg/ml,TBIL(37.20±28.87)μmol/l,出血组出血后d1、d2血浆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随后于4~7d逐步下降。死亡组ET(124.86±20.7)pg/ml,呈显著增高,TBIL为(30.96±11.46)μmol/L。出血组、死亡组出血d1TBIL水平基本接近(P>0.05),d2TBIL显著升高(P<0.01)。【结论】过高的ET、TBIL水平可能提示肝功能损害和病人预后不良。动态检测ET、TBIL对于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诊疗水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140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与血脂浓度的比较,推测血脂对心脏功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1.1 冠心病组:选择1986年6月~1987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者140例,其中男108例,女32例,年龄30~80岁,平均59岁。已除外肝肾疾病史、急性发热性疾病、明确糖尿病史、甲亢或甲低者、长期服用激素和性激素者、近期服用降脂药物者。1.1.2 正常组:经体检、胸透、ECG检查无心脏疾病的健康者42例,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