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甲醛诱导PC12细胞损伤干预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 μmol/L)的白藜芦醇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加入终浓度为80 μmol/L甲醛作用24 h.并设氨基胍100 μmol/L为阳性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对二硝基苯甲酸(DTNB)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收集各组细胞,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Ⅱ)蛋白活性及mRNA的表达;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查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白藜芦醇能明显改善甲醛所致PC12细胞损伤,与甲醛处理组相比,细胞存活率随着白黎芦醇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且10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存活率为(92.66±3.27)%,高于氨基胍阳性对照组[(82.18±2.06)%];在白黎芦醇6.25~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SOD、GSH-Px活性、CO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LDH漏出量、NO、MDA含量、iNOS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对甲醛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能有效改善甲醛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这种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抑制甲醛/ROS、甲醛/NOS/NO氧化应激途径、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霍超  马增春  王穆  刘娟  颜贤忠  高月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94-3198
目的:通过检测综合放血法所致血虚证及用四物汤干预治疗后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确定综合放血法所致血虚证小鼠的血清及组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血虚证证本质及四物汤的作用机制.方法:C57小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综合放血模型组、四物汤反证组,每组10只.造模10 d后于小鼠股动脉取血,同时取脾脏、胸腺及股骨骨髓,并分别提取血清及组织的脂溶性和水溶性代谢物.用600 MHz超导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对所得到的氢谱按每段0.01进行分段积分并归一化,用SIMCA-P1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清及各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物中乳酸、胆碱、牛磺酸、丙氨酸、低密度脂肪酸、甘油、不饱和脂肪酸、肌醉、乙酞乙酸盐、丙氨酸及庄β-羟基丁酸的含量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在四物汤治疗组中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上述代谢物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结论:综合放血法制作的血虚证小鼠的糖有氧氧化受到抑制,无氧酵解减弱,脂肪动员加强,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及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四物汤能够对上述血虚证病理结果进行逆转.  相似文献   
3.
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ADMA/NOS/NO信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效应及ADMA/NOS/NO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活性,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等指标,观察乙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量-效关系(乙醇处理细胞24 h)和时-效关系(终浓度为100 mmol/L的乙醇分别于处理0、3、6、12、24、48 h后观察检测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加入与处理组等体积的D-Hank’s液,乙醇浓度为0 mmol/L)、乙醇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mmol/L的乙醇)、乙醇&VitC组(乙醇终浓度为100 mmol/L,VitC终浓度为100 mg/L)和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500μmol/L的过氧化氢)。结果50-200 mmol/L乙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活性(OD值:0.91±0.10-0.58±0.04,细胞生长抑制率:0.00±0.00-35.57±3.13,P〈0.01);能显著性诱导内皮细胞MDA升高(258.72±7.36-524.07±8.25,P〈0.01)。50-200 mmol/L的乙醇还能显著性诱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下降(6.27±0.10-0.47±0.23,P〈0.05)及总NOS活性下降(10.69±0.54-3.77±0.32,P〈0.05);NO含量降低(191.61±7.96-88.38±5.07,P〈0.05)。而且上述生物学效应均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也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100 mmol/L乙醇处理时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ADMA含量最高,且分别在处理后24 h到达最高峰。VitC均能扭转上述生物学效应,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50-200 mmol/L的乙醇能显著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ADMA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为毒理学研究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大大促进了毒理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然而,基因组和蛋白组的研究不能提供机体对外源性毒物刺激的整体应答信息,更不能反映出基因、疾病、环境、毒物等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为系统生物学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代谢组学",通过考察机体受毒物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代谢物的整体动态变化轨迹,结合模式识别的多元分析方法,快速筛选毒性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进而更系统、更全面的揭示毒物作用于机体的典型特征,为相关毒性作用模型建立、环境或药物中毒性化学物的快速高通量筛选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将从环境毒理学、靶器官毒性、毒性机制等方面人手,对"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甲醛致胎鼠肝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醛致胎鼠肝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方法随机将妊娠小鼠(孕13天)分为5组:腹腔注射甲醛(0.00、0.20、2.00、20.00mg/kg)染毒组、环磷酰胺(30mg/kg)阳性对照组,实验至妊娠第14天即染毒后18小时脱颈椎处死孕鼠,剥离两侧子宫,每侧各取一胎鼠,断头放出外周血,取胎肝,采用胎肝微核试验和胎肝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胎肝血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2.00、20.00mg/kg甲醛染毒组胎肝微核率及胎肝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断裂、多倍体等畸形。结论甲醛可致胎鼠肝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辐射损伤所致血虚证及用四物汤干预治疗后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确定辐射损伤所致血虚证小鼠的血清及组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考察血虚证证本质及四物汤的作用机制。[方法]C57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辐射造模组、四物汤反证组。造模7d后于小鼠股动脉取血,同时取脾脏、胸腺及股骨骨髓,并分别提取血清及组织的脂溶性和水溶性代谢物。[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血虚证模型组以及四物汤反证组能够明显的区分。[结论]四物汤治疗血虚证的机制可能与稳定细胞膜,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调节糖酵解,促进机体正常能量代谢以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其致残率非常高,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生物标志物可加速明确诊断,这对指导医师选择有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卒中后氨基酸代谢物及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有些氨基酸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的不同类型氨基酸代谢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染铅大鼠的驱铅作用和对染铅所致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4周龄SD幼鼠ip给予醋酸铅30 mg.kg-1,隔天1次,连续7次,建立铅性贫血模型。建模第2天,ip给予APS15,30,60和120 mg.kg-1,每天1次,共14 d。以给药当天为第1天,分别于给药前第7和14天剪尾取血,检测血铅(BPb)、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第14天处死大鼠,股动脉取血,测定BPb、Hb、RBC、血细胞比容(Hct)、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性和锌原卟啉(ZPP)浓度。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血铅含量;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Hb含量;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计数RBC;采用血球分析仪测定Hct;采用二甲氨基苯甲醛法比色法测定全血ALAD活性;采用锌原卟啉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ZP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前第7天和第14天模型组BPb含量显著升高,Hb和RBC明显降低(P<0.01);与给药前相比模型组第7和14天BP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APS 15~120 mg.kg-1第7天和第14天,BPb明显降低,并且第14天明显低于第7天,但均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对照组(P<0.01);Hb和RBC明显升高,并且第14天明显高于第7天,Hb分别增加了33.4%,34.1%,21.0%和34.6%,RBC分别增加了28.5%,17.9%,18.3%和19.2%(P<0.01),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给予APS 15~120 mg.kg-1第14天,Hct明显升高,并且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ALAD明显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ZPP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二巯基丁二酸120 mg.kg-1作用与APS一致、效果相当。结论 APS具有明显的驱铅作用,对染铅所致贫血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物汤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治疗后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证模型以及给予四物汤反证后小鼠血清和组织提取物的代谢组学变化,结合模式识别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及四物汤治疗后的特征性内源代谢谱的改变,为中药经典复方四物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C57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四物汤给药组(10 g.kg-1.d-1),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后股动脉取血,同时取脾脏、胸腺及股骨骨髓。用600 MHz超导傅立叶变化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对所得到的氢谱按每段0.04进行分段积分并归一化后,用SIMCA-P1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和四物汤给药组的血清代谢物组成、胸腺、脾脏、骨髓提取物的成分明显不同。其中环磷酰胺导致血清中的乳酸、3-羟基丁酸、胆碱、葡萄糖的含量下调,低密度脂蛋白、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上调;胸腺提取物中的牛磺酸,胆碱,F:βRCH2CH2CO,epi-coprostanol,乳酸含量下调;脾脏提取物中的乳酸,3-羟基丁酸,胆碱,F:βRCH2CH2CO,epi-coprostanol,牛磺酸的含量下调;骨髓提取物中的乳酸、3-羟基丁酸、胆碱、葡萄糖的含量下调。给予四物汤后,以上各成分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有效逆转。结论: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的可能机制是导致机体脂肪酸β氧化功能紊乱、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破坏以及糖酵解功能失调。经典补血方剂治疗血虚证的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纠正脂肪酸β氧化功能紊乱;稳定细胞膜,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调节糖酵解,促进机体正常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腹血清果糖暴露对老年人群骨代谢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空腹血清果糖检测,从其中随机筛选出37名果糖高暴露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严格按照年龄及性别为其匹配37名未检出血清果糖的居民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的骨保护素(OPG)、骨桥蛋白(OPN)、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BB)、肝/骨/肾碱性磷酸酶(ALP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ACP5)、瘦素(leptin)、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甲状旁腺激素(PTH)、IL-1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DKK-1)等与骨代谢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析果糖暴露对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 结果与未检出空腹血清果糖的老年人群相比,果糖高暴露老年人群血清OPN、ALPL、IL-6、DKK-1显著升高(P<0.05),其中OPN增加2.39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果糖与上述13个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果糖可能通过OPN、ALPL、IL-6和DKK-1等细胞因子干扰老年人群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