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围手术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术后轴性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患者的资料,记录身高体重并计算BMI,按体重标准分为两组:超重组(BMI≥23.9 kg/m^(2))30例;体重正常组(BMI<23.9 kg/m^(2))36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7d有关颈部疼痛的VAS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曲度。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超重组大于正常组(t=-3.124,P<0.05),超重组术后1、3d VAS评分高于正常组(t=10.780,P<0.05;t=9.237,P<0.05),术前、术后7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7,P>0.05;t=1.646,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3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2、P>0.05;t=0.318、P>0.05),两组术后1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t=7.453、P<0.05;t=14.883、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超重组与正常组手术疗效相当,但前者手术时间更长,术后围手术期轴性症状更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和钛网在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间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钛网植骨,25例行n-HA/PA66仿生骨植骨。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分别记录以下指标:(1)JOA评分。(2)C2-7 Cobb角。(3)融合节段高度和下沉率。(4)植骨融合率。(5)仿生骨及螺钉断裂、移位、脱位。结果随访61~108个月,平均85.6个月。随访末期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钛网组及纳米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术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钛网组6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纳米仿生骨组1例出现仿生骨移位,1例螺钉脱位。纳米仿生骨组融合率为100%;钛网组有3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0%。结论 n-HA/PA66仿生骨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植骨材料,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促进植骨融合,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总结3D打印技术在脊柱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3D打印植入物进行治疗的脊柱肿瘤患者26例,其中应用3D打印植入物治疗患者13例纳入观察组,应用常规植入物(钛笼)治疗患者13例纳入对照组。在脊柱肿瘤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加强3D打印模型的指导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0.68±0.9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47±1.12)d(t=4.965,P=0.028)。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2.76±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0.59)分(t=7.624,P=0.01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57±0.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0.55)分(t=5.346,P=0.023)。2组术后6个月均未见复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的30.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3,P=0.478)。结论通过对脊柱肿瘤患者加强3D打印模型的术前宣教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疼痛及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既往体健,因活动后出现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5 d于2018-12-23入院,伴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大鼠肝细胞系BRL-3A的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方法 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分子量,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PEI-Bu/p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榆测PEI-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PEI-Bu/pDNA复合物在BRL-3A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结果 GPC 测定分子量为Mw4289Da,多分散指数1.31,复合物的粒径为138-16lnm,Zeta电位为2.4-4.3mV,凝胶电泳表明在质量比大于1时 PEI-Bu 具有复合DNA的能力,在同一浓度下PEI-Bu的细胞的毒性小于PEI 25kDa (p〈0.01),PEI-Bu/pDNA在质量比为5时达到最高转染效率,高于PEl25kDa (p〈0.01).并与Lipofectamine2000 相当 (P〉0.05).结论 PEI-Bu对BRL-3A 细胞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效率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在肝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梗阻所致小肠梗死的肠管及肠系膜血管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例小肠梗阻导致的小肠梗死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内容包括肠腔、肠壁、肠系膜及其血管、腹水。结果:10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肠腔扩张,梗死肠管最大直径2.6-3.8 cm。9例见有肠腔积液。7例梗死肠壁无增厚,3例增厚,肠壁厚度0.12-0.95 cm。4例梗死肠壁无强化,6例强化减低。2例梗死肠壁内见点状气体。10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浑浊,均有腹水存在。10例均可见系膜缘动静脉无强化,7例见肠系膜静脉增粗。5例粘连性小肠梗阻中4例见肠系膜血管移位聚集;3例小肠内疝见肠系膜血管局限性聚集并向远处呈分散状;2例小肠扭转见肠系膜血管的轴向扭曲和反折。结论:肠系膜血管形态异常、肠系膜浑浊和腹水、肠壁无增厚为小肠梗阻所致小肠梗死的主要CTA表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图像的监控下,利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140例206个乳腺肿块进行活检并将肿块完全切除。结果140例(206个肿块)均一次完全切除,手术时间10~50rain,平均约25min;旋切次数10—32次,平均16次;切出标本为圆柱状,条数5—20条,平均约10条;术中出血约5~15ml,平均10ml。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例,导管原位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纤维腺瘤58例,纤维腺病及增生病70例。术后局部血肿2例,均自行吸收。结论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可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病变.具有定位准确、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产后母乳喂养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目前,西医对于产后缺乳的治疗效果并非十分满意,而中医在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中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现状及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