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膜型及可溶性CD28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军区联勤部门诊部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通过溶血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28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28.29±7.71)%比(32.77±4.28)%和(12.18±3.17)%比(18.53±3.27)%,均P0.01],血清中可溶性CD2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86±0.96)比(0.61±0.19)μg/L,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很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例1患儿,男,8岁10个月,因"发热、咳嗽2周"入院.患儿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及阵发性咳嗽,无痰,热峰40℃,伴有寒战,当地医院查胸部X线片提示"左上肺炎",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5d,无好转,遂转入我院.病程中无青紫,无盗汗及消瘦,无呕吐及腹痛、无皮疹及关节肿痛.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G2P2,足月顺产.否认家族性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有1个姐姐,均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8.5℃,心率102次/min,呼吸27次/min,体重14 kg.神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无苍白水肿,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1例;年龄64~82岁。随机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组(对照组)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8例。全部患者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SLED治疗,对照组采用IHD治疗,每周2~3次。统计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变化,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B型利钠多肽(BNP)、肌钙蛋白(c T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统计两组单次治疗脱水量、单次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次数和入院3个月后死亡例数。结果血液透析治疗7 d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43例、35例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 1,P=0.036 4)。经过治疗7 d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CVP、LVEF、心动过速、呼吸窘迫、APACHEⅡ评分、BNP、c Tn、Scr、Cys-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7 d后相比,观察组好转尤其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单次治疗超滤脱水量优于对照组,由脱水导致的低血压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D通过调整机器流量参数、延长治疗时间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转染小鼠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株(CHO/ICOSL),探讨其对T细胞体外增殖与活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从小鼠脾脏细胞中抽提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获得小鼠ICOSL基因,经EcoRⅠ、BamHⅠ双酶切后装入EGFP-pIRES2真核表达载体中并测序鉴定,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载体EGFP-pIRES2/ICOSL转染CHO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析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以转染空载体CHO细胞(CHO/Mock)作为对照,将CHO/ICOSL细胞与T细胞体外共培养,通过检测活化T细胞上CD25、CD69的表达及T细胞增殖实验对小鼠ICOSL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CHO/ICOSL基因转染细胞能稳定地高表达小鼠ICOSL分子.与CHO/Mock相比,CHO/ICOSL基因转染细胞能够显著促进T细胞的体外活化与增殖(P<O.05).结论 成功构建稳定表达小鼠ICOSL的基因转染细胞株,该细胞株能显著促进T细胞的体外活化与增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利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56例,随访1年,搜集其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临床反应,优41例,占73.2%,良好13例,占23.2%,无效2例,占3.6%。结论:依据临床辅助检查,做出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正确诊断,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临床特点、长期预后及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985年10月-200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住院的118例DCM患儿进行随访.118例DCM患儿中共96例(81%)获得随访,22例(19%)失访.根据患儿转归不同将96例获得随访的患儿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43例).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M患儿1 a、2 a、3 a和5 a生存率分别为65.60%、62.50%、56.25%及44.79%.性别、家族史、心力衰竭史及奔马律在死亡组和存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农村人口 (死亡组35例 vs存活组18例,P=0.018)、初次发病平均年龄(死亡组M 35.3个月,Q 8.4~99.0个月;存活组M 13.7个月,Q 5.5~42.3个月,P=0.002)及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死亡组M 21.0 d,Q 9.5~60.0 d;存活组M 14.0 d,Q 7.0~21.0 d,P=0.043)在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G示左心室肥厚(死亡组23例 vs存活组30例,P=0.010)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心房扩大(死亡组14例 vs存活组2例,P=0.005)及病理性Q波(死亡组7例 vs存活组0例,P=0.022)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心脏超声中EF值≤20%(死亡组13例 vs存活组0例,P=0.001)、FS值≤10%(死亡组16例 vs存活组4例,P=0.012)及治疗后EF和(或)FS增长率不明显[死亡组4.14% 和(或) 5.53% vs存活组55.48% 和(或)63.62%,Pa=0.000]提示预后不佳.初次发病年龄>5岁患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发病年龄≤5岁者(76.92% vs 47.14%,P=0.009).初次发病年龄>5岁(OR=16.000,95%CI 2.001~127.925,P=0.009)是小儿DCM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肥厚(OR=0.057,95%CI 0.014~0.222,P=0.000)则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DCM常预后不良,远期存活率不高,发病年龄>5岁是小儿DCM的独立危险因素.10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分别取HIFU治疗前和HIFU治疗后4w外周血2ml,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NK细胞。结果:治疗后NK细胞百分数、CD4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百分数下降。结论:应用HIFU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