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为腹压突然增加所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它是中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我们于1997年5月至2003年3月采用电针结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并与口服药物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10 m最快步行速度(10m MWS)、跨步长、步频进行检测,同时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该组10m MWS为(0.53±0.20)m/s,跨步长为(78.91±20.46)cm,步频为(78.10±12.03)步/分钟,FMA下肢评分为(24.13±5.77)分,FAC分级为(3.60±1.01)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该组10m MWS为(0.42±0.15)m/s,跨步长为(69.75±18.31)cm,步频为(71.14±9.29)步/分钟,FMA下肢评分为(20.65±4.70)分,FAC分级为(2.93±0.89)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康复干预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偏瘫是指脑中风后遗留的,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症.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等特点.中风患者经挽救生命后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形式不一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痛苦.早期康复是指在中风发病后,只要病人没有出现神志障碍和严重并发症,不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均应在24h后开始康复治疗,且偏瘫的康复治疗应选择2-3种康复方法综合应用[1].笔者现就近年来对头针和促通技术治疗偏瘫作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皮针组、运动想象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头皮针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皮针治疗,运动想象组辅以运动想象疗法,综合治疗组在头皮针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分。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10m MWS、BBS、FAC评分、TUGT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经6周治疗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治疗组10m MWS[(0.67±0.23)m/s]、BBS评分[(46.03±7.38)分]、FAC评分[(4.00±0.96)分]、TUGT[(16.73±7.62)s]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头皮针组及运动想象组(P<0.05)。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且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皮针治疗及运动想象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EH患者40例(EH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EH组口服尼卡地平片20 mg、3次/d,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淀粉片)处理.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结果 EH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8例,2例脱失,总有效率78.94%;对照组血压保持稳定,未见明显波动.EH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NP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血浆N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尼卡地平能有效降低EH患者血压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NPY、N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电针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与NT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的变化及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影响,探讨针刺单个特定穴(曲池)的降压效果及降压机制。方法:80例患者经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各40例,电针组予电针曲池治疗,对照组予尼卡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NPY、NT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NPY浓度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NT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NPY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浆NT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曲池能有效调节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Y与NT浓度。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4 5岁。 1周来感到颈肩部酸痛、颈项活动受限 ,左上肢和拇指麻木。患者否认有特殊病史。检查 :神清、语晰 ,颅神经未见异常 ,血压110 /70mmHg ,(1mmHg =0 .133kPa) ,心率80次 /min、律齐。颈 4 ,5棘突压痛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 )。颈椎X线片示颈椎 4~ 6椎体呈唇样增生 ,椎间隙狭窄 ,椎间孔变小。诊断 :颈椎病。采用枕颌布带坐位牵引 ,头前倾 15~ 30度 ,重量从 4kg开始 ,每次适当递增 ,每天 1次 ,2 0~ 30min。经治疗 3次以后 ,症状无明显改善 ,但未诉不适。第 4d9时开始牵引 ,时间不到 10min ,见患者突…  相似文献   
8.
电针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化以及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曲池穴的降压机制.方法:将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曲池穴组(电针组)和药物对照组(药物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曲池穴和西药治疗(口服尼卡地平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变以及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变化.结果:①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D)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血浆多巴胺(DA)降低不明显(P>0.05);③两组在疗程结束后降压疗效方面,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曲池穴和药物均能够通过调节血浆CA浓度达到对血压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修安  姚启明 《中国针灸》1999,19(10):597-598
急性乳腺炎是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特征。患者多为产后哺乳妇女。近年来我科采用电针治疗该病1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初产妇98例,经产妇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其中<25岁46例,25 ~30岁68例,30 ~35岁20例;病程最短15小时,最长8天,其中≤3天102例,>3天32例。单侧乳房发病106例,双侧乳房发病28例。多数患者有恶寒发热、头痛及周身不适等症。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胃热型88例,气郁型46例。实验室检查可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2 治疗方法21 取穴阿是穴(即乳房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头皮针治疗(头皮针治疗区域为偏瘫侧对侧的顶颞前、后斜线部位),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训练,每次治疗持续25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包括10m MWS、跨步长和步频)、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10m MWS、跨步长及步频分别为(0.52±0.19)m/s,(78.85±20.64)cm和(78.08±13.56)步/min,FMA-L评分及FAC评分分别为(24.15±5.75)分 和(3.61±0.31)分,对照组10m MWS、跨步长及步频分别为(0.43±0.14)m/s,(69.95±17.22)cm和(71.45±8.93)步/min,FMA-L评分及FAC评分分别为(20.58±4.75)分和(2.92±0.87)分,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并且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以治疗组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皮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