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络通方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新西兰兔视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以氩激光光凝,建立RVO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天保宁组、眼络通组,每组各12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5mL/(kg·d);天保宁组灌胃给药剂量为0.02g/(kg·d);眼络通组灌胃给药剂量6.9g/(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灌胃治疗第1、2、4周后每组各处死4只新西兰兔,以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PDGF、VEGF的mRNA表达,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1、2、4周各时相视网膜组织中PDGF、VEGF蛋白与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络通组1、2、4周各时相视网膜组织中PDGF、VEGF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天保宁组各时相视网膜组织中PDGF、VEGF蛋白与m 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络通方通过抑制视网膜组织VEGF、PDGF的表达,减少促血管新生因子释放,从而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发挥保护视网膜、治疗RVO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病例1:患者,男,15岁,因“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6年”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自幼“斗鸡眼”,10年前曾于我院就诊,诊断“共同性内斜视”,行双眼内斜视矫正术(术中行双眼内直肌后徙5 mm,右眼外直肌缩短8 mm),术后眼位正。余既往均体健。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外斜,无复视,无视物模糊,一直未曾诊治。裸眼远视力:右眼为5.0;左眼为5.0。电脑验光结果:右眼:-0.25×176;左眼:+0.25-0.25×180。眼压:右眼为15.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6.0 mmHg。眼位(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右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右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L/R 18△,看远(6 m)为-30△L/R 18△;左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左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R/L 28△,看远(6 m)为-30△R/L 28△。A-V现象(A-V pattern):原在位:-30△;向上方25°注视:-28△;向下方25°注视:-70△。眼肌:双眼上斜肌亢进(右眼+3,左眼+4,判断标准: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内转眼较外转眼低为上斜肌功能亢进,低≤5°为+1,≤10°为+2,≤15°为+3,>15°为+4)。双眼鼻侧角膜缘至鼻侧5 mm及右眼颞侧角膜缘至颞侧8 mm原结膜梯形切口轻度疤痕增生。眼底检查双眼均明显内旋(见图1)。无明显代偿头位。Titmus检查无立体视觉,同视机检查无同时视功能。其他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诊断:内斜术后“Helveston”综合征,双眼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外斜“A”征、双眼上斜肌亢进。 病例2:患者,女,15岁,自幼“斗鸡眼”,10年前曾至天津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内斜视”,行双眼内斜视矫正术(具体术式不详),术后眼位正。余既往均体健。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外斜,无复视,无视物模糊,一直未曾诊治。查裸眼远视力:右眼为5.0;左眼为5.0。电脑验光结果:右眼为-0.25-0.50×76;左眼为+0.25-0.25×10。眼压:右眼为18.0 mmHg;左眼为16.0 mmHg。眼位(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右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右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L/R 20△,看远(6 m)为-30△L/R 20△;左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左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R/L 30△,看远(6 m)为-30△R/L 30△。AV现象:原在位:-30△;向上方25°注视:-25△;向下方25°注视:-72△。眼肌:双眼上斜肌亢进 (右眼+3,左眼+3)。双眼鼻侧距角膜缘5 mm(内直肌附着处)结膜切口轻度疤痕增生。眼底检查双眼均明显内旋(见图3)。无明显代偿头位。Titmus检查无立体视觉,同视机检查无同时视功能。其他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诊断:内斜术后“Helveston”综合征,双眼垂直分离性斜视(DVD)、外斜“A”征、双眼上斜肌亢进。  相似文献   
3.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是治疗PDR的主要方法,但是术后并发症仍较多,其中术后玻璃体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波光防护眼镜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眼科屈光门诊就诊的近视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配戴短波光防护眼镜)和对照组40例(配戴普通眼镜)。随访并比较2组配镜3、6、12个月后屈光度、眼球轴长、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结果2组屈光度增长量和眼球轴长增长量在配镜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镜6个月后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配镜12个月后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组调节幅度在配镜3、6、12个月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调节灵敏度在配镜3、6、12个月后,试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波光防护眼镜能延缓儿童近视度数及眼轴增长,增加调节灵敏度,对控制儿童近视发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与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93例9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采用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B组46例采用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观察术后2wk手术成功率及视力提升率。结果:A组视网膜复位率为95.74%,B组为80.43%。A组术后视力提升率为82.98%,B组67.39%。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较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率更高,且更简便、精确、易操作,能有效延长主刀医师的手术年限。  相似文献   
6.
了解嘉兴市一年级初入学儿童视力以及超出生理范围可能影响视力的屈光异常,为制定群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嘉兴市3所小学1 068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现场筛查与医院复查的全面视力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x2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结果 存在屈光不正视力问题的学生占25.84%(276/1 068);不同性别学生视力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0.05),吉水小学生视力优于其他2所小学(x2值分别为3.27,6.28,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平均屈光度呈负相关(r=0.552,P<0.01);医院复诊确诊符合率达到86.23%.结论 早期视力健康筛查具有必要性,对儿童初学时用眼习惯早期矫正具有重要意义.近视因素与用眼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全面综合的视力检测系统需要建立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斜肌转位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下斜肌亢进合并V型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收治的下斜肌亢进合并V型斜视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n=28)和分次手术组(n=11)。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位、V征治愈率、下斜肌亢进矫正率、眼心反射、眼胃反射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均恢复第一眼位正位,且V征治愈数和下斜肌亢进矫正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眼心反射、眼胃反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炎症反应、结膜下大量出血、眼睑皮下血肿、球后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下斜肌转位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下斜肌亢进合并V型斜视的疗效不劣于常规分次手术,但可减少手术次数,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视网膜萎缩变形或玻璃体牵引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全层裂孔,加之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所致[2],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我们予眼清和剂配合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们采用中药内服、熏眼、热敷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睑板腺炎5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改良“十字”Parks切口斜视手术的优点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的98例斜视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角膜梯形切口,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改良“十字”Parks切口。对两组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ot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评分、舒适度指标、斜视角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时,对照组CFS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d、1周时,对照组泪液分泌量、BUT、舒适度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泪液分泌量、BUT、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无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 显微镜下改良“十字”Parks切口斜视手术可保护泪膜稳定性,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