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化牙弓方丝理想弓成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畸治疗后牙弓形态倾向复发到治疗前的形状 ,治疗前患者个体牙弓形是治疗目标最好的指南 ,从维护患者原牙弓形及增进正畸效果的稳定性出发 ,都有必要使用个性化弓丝。按传统方法应用方丝弓成形器制作方丝弓 ,适合方圆形及部分卵圆形牙弓 ,遇到尖圆形牙弓时则不符合要求。作者应用方丝弓成形器 ,采用两点成形法 ,所形成的方丝弓适合尖圆形牙弓 ,本文对 2种方法制作的方丝弓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器械与材料不锈钢方丝 (美国 3M ) 3 0根 ,规格 0 .46mm× 0 .64mm(0 .0 18英寸× 0 .0 2 5英寸 )。方丝弓成形器 (杭州新…  相似文献   
2.
含氟牙釉质粘接剂释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产含氟牙釉质粘接剂的释氟性能。方法:制备含氟牙釉质粘接剂I型和Ⅱ型的测试标本,以ORION720型离子选择性氟电极、参比电极测试氟离子浓度。结果:I型及Ⅱ型含氟牙釉质粘接剂均有氟离子释放,且在第一个24h后氟离子浓度下降显著,可维持21d左右;Ⅱ型含氟牙釉质粘接剂初始状态释放氟离子水平较高。结论:I型及Ⅱ型含氟牙釉质粘接剂均有释氟性能,而以Ⅱ型含氟牙质粘接剂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研制双排沟托槽固定矫正装置,并应用模拟(牙合)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该矫治系统对正畸牙移动的调控能力。方法 ①设计并制造双排沟托槽及颊管。托槽设置龈端与切端双排槽沟,规格为0.022×0.028英寸(0.56mmm×0.71mm),相距0.8mm。配置相应的双排颊管;②用经典(牙合)架模拟方法进行牙齿反扭转、竖直、整体远中牵引等正畸牙移动形式,与标准方丝弓矫治方法相比较,定量评价双排沟托槽的牙齿移动及调控效率;③应用经典力学原理,结合骀架模拟数据,分析双排沟托槽装置提高正畸牙移动及调控效率的机制。结果(1)成功设计出双排沟矫正装置的三维模拟图形并制造出实际产品;(2)在(牙合)架模拟状况下,双排沟托槽矫正装置对尖牙的反扭转及竖直移动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尖牙远中牵引的整体移动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排弓丝与双排沟托槽翼突底部四点接触所形成的受力平面可能是导致双排沟托槽有效调控正畸牙各种移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上颌快速扩展最佳时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患者年龄、牙龄、骨龄,对上颌快速扩展扩弓效应的相关性分析,期望发现应用上颌快速扩展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需上颌横向扩展的患者30例,年龄11~14岁,平均12.30岁,进行上颌快速扩展。摄左手腕掌指骨片,扩展矫治前后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位定位片。利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相近,扩展效应不一;骨龄与扩展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偏回归系数为-6.440,P值为0.045;牙龄与扩展效应具有高度相关性,偏回归系数为-1.289,P值为0.000。随着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生长和建牙合,扩展效应明显下降。结论: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进行上颌快速扩展,可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考察人类面部向前向下生长发育的特点,本文应用矢量分析,把X线头影测量Downs分析法中的y轴分解成水平方向(代表面部向前发育)及垂直方向(代表面部向下发育)两个分量,并确定y轴在该两个方向上的分布规律。选择上海地区各年龄段(从替牙期到恒牙期)正常人群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共75张,分别测出各组人群的y轴角、y轴角余切,结果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各年龄段正常人群面部发育在向前及向下方向上的分配比值保持恒定,并且不同年龄段间有十分相同的比值关系。分析证实了Brodie提出的观点,即面部生长发育的方向在一生中保持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诊断的恶性肿瘤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最新指南推荐所有的CRC患者需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检测。MSI患者往往具有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MSI/dMMR状态已被用作生物标志物预测对免疫治疗的有利反应和预后。然而MSI特征基因及其与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的关系未进行阐述。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发掘CRC中新型的MSI特征基因,并且验证其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将GEO数据库中GSE39582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将TCGA数据库中COAD数据集作为外部验证集。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LASSO回归、SVM-RFE算法),在GSE39582结直肠癌数据集中筛选MSI特征基因,并在TCGA结直肠癌数据中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基因对MSI的诊断效能。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样本浸润的免疫细胞成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MSI特征基因和免疫细胞的关系。结果 训练集共纳入536例CRC患者,其中高频MSI(MSI-H)77例(14.37%)。在验证集中,共计389例CRC患者,其中MSI-H 67例(17.22%)。基线资料分析显示,MSI-H/dMMR CRC的TNM分期存活率优于低频MSI(MSI-L)或微卫星稳定(MSS)/错配蛋白完整(pMMR)CRC(P<0.05)。在GSE39582数据集中,LASSO回归筛选MSI特征基因21个,SVM-RFE算法筛选基因6个,结合两种算法确定MSI特征基因为EIF5ACXCL13HNRNPLHOXC6RPL22L1Y16709。在TCGA数据库中进一步验证MSI特征基因的诊断效能,研究发现EIF5A的诊断效能最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EIF5A的AUC值分别为0.922和0.805。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EIF5A主要与CD8+T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M1型巨噬细胞,γδT细胞,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与CD4+记忆性T细胞,M2型巨噬细胞,静止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CRC的新型MSI特征基因分析结果表明,EIF5A对CRC MSI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和临床价值,同时提示EIF5A与免疫细胞及免疫微环境相关。因此,EIF5A可能成为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8.
9.
正1病例资料男,6岁。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1 d入院。患儿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剧痛,可自行缓解,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当地医院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口服解痉药物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未见好转,故转我院。查体:体温36.7℃,脉搏90/min,呼吸20/min,血压92/60 mm Hg。腹平软,无压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  相似文献   
10.
研究葫芦素B胆盐磷脂混合胶束(Cu B-SDC/PLC-MMs) 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葫芦素B混悬液进行对比。该研究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肠吸收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Cu B-SDC/PLC-MM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Cu B-SDC/PLC-MMs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且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药液中葫芦素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Cu B-SDC/PLC-MMs在回肠段吸收最好,且各肠段的吸收均高于葫芦素B混悬液。磷脂胆盐混合胶束能显著增强葫芦素B的肠吸收,该肠吸收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合理固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