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脾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医学发源于医疗实践 ,临床是其理论认识的源泉 ,又是其理论升华验证的基础 ,中医脾虚证的研究发展亦遵循这一轨迹 ,临床实践是其重要的关键环节 ,亦是揭示脾虚本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脾虚证的研究 ,所涉猎的领域已明显突破以往的范围 ,在广度与深度上都较以往有较大发展 ,趋于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并举 ,且借鉴引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 ,拓展了脾虚证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视野 ,为脾虚证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临床观察研究的深入及现代科技方法的引用 ,为中医脾虚模型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自北京师范大学报道应用中药大黄…  相似文献   
2.
脾虚大鼠脑内催产素受体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虚模型脑内对学习记忆有促进作用的催产素受体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5-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60&;#177;10)g,常规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抽签法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模型组每日灌胃造模药7.5g/(kg&;#183;d);治疗组造模处理加胃饲归脾汤7.5g/(kg&;#183;d)。每日上午对除正常组外的2个组胃饲造模药,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下午予治疗组胃饲相应中药。连续6周。原位杂交法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催产素受体mRNA表达变化。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上述脑区催产素受体mRNA表达阳性反应物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模型组:19.60&;#177;3.51,29.62&;#177;3.98,20.13&;#177;3.22;正常组:8.11&;#177;1.23,11.00&;#177;1.42,4.94&;#177;0.54;P〈0.01)。②治疗组上述脑区的催产素受体mRNA表达阳性反应物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9.59&;#177;1.34,13.00&;#177;1.67.5.38&;#177;0.96;模型组:19.60&;#177;3.51.29.62&;#177;3.98.20.13&;#177;3.22: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脾虚模型学习记忆下降变化,与其脑内对学习记忆有促进作用的催产素受体基因表达改变有关.归脾汤可能通过调节催产素受体基因表达而影响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及归脾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检测其学习记忆等行为.结果水迷宫实验:学习期,模型组游全程时间较长[(52.91±15.98)s],错误次数较多[(5.60±1.90)次],与正常组[(39.0±15.72)次;(3.50±1.18)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治疗组游全程时间较短,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长,错误次数较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B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长,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记忆期,模型组游全程时间较长,错误次数较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治疗组游全程时间较短,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长,错误次数较多,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B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短,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跳台实验:学习期和记忆期,模型组错误次数较多,潜伏期短,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治疗组错误次数较少,潜伏期长,记忆期成绩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方对照组错误次数较多,潜伏期短,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B方对照组错误次数较少,潜伏期较长,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旷野实验、自发活动:模型组探究活动及自发活动也有变化;治疗组上述行为有明显改善.结论脾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归脾汤对上述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藏意理论.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结果:模型组在上述脑区CCK、SP免疫阳性反应物显著降低,治疗组CCK、SP免疫阳性反应物显著增加;模型组VIP免疫阳性反应物在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显著减少;治疗组则明显增加.结论:脾虚模型脑内对学习记忆有促进作用的神经肽CCK、SP、VIP有变化,归脾汤对上述脑区的CCK、SP、VIP变化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脑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以及健脾、补肾中药对上述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检测健脾与补肾对其学习记忆及脑内SP、VIP变化的影响。结果水迷宫实验学习期和记忆期,模型组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健脾组与补肾组游全程时间短,错误次数少。跳台实验学习期和记忆期,模型组错误次数较多,潜伏期短;健脾组错误次数较少,潜伏期长;在学习期补肾组错误次数较少,潜伏期较长,但记忆期错误次数较多。模型组SP免疫阳性反应物在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显著减少;健脾组在上述脑区则显著增加;补肾组海马CA1区和前额叶皮层明显增加,但在下丘脑腹侧核减少。模型组VIP免疫阳性反应物在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显著减少;健脾组与补肾组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VIP免疫阳性反应物显著增加。结论脾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对学习记忆有促进和增强作用的SP、VIP明显下降。健脾、补肾中药对上述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脾虚模型脑内神经肽Y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神经肽Y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NPY免疫阳性反应物在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明显降低;给予归脾汤的治疗组上述脑区的NPY免疫阳性反应物明显增加。模型组NPYmRNA表达在下丘脑腹侧核、前额叶皮层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脑区的NPY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脾虚模型学习记忆下降与脑内学习记忆有促进影响作用的神经肽Y水平和基因表达有变化,归脾汤对其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脾虚模型脑内对学习记忆有促进作用的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AVP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上述脑区AVP免疫阳性反应物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明显升高;模型组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AVPmRNA表达显著下降;治疗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脾虚模型脑内对学习记忆有促进作用的AVP水平和基因表达有变化,归脾汤可能通过调节AVP水平和基因表达而影响其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8.
脾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归脾汤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脾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及归脾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检测其学习记忆等行为。结果水迷宫实验:学习期,模型组游全程时间较长[(52.91±15.98)s],错误次数较多[(5.60±1.90)次],与正常组[(39.0±15.72)次;(3.50±1.18)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游全程时间较短,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长,错误次数较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长,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记忆期,模型组游全程时间较长,错误次数较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游全程时间较短,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长,错误次数较多,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方对照组游全程的时间较短,错误次数较少,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跳台实验:学习期和记忆期,模型组错误次数较多,潜伏期短,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错误次数较少,潜伏期长,记忆期成绩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方对照组错误次数较多,潜伏期短,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B方对照组错误次数较少,潜伏期较长,与正常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旷野实验、自发活动:模型组探究活动及自发活动也有变化;治疗组上述行为有明显改善。结论脾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归脾汤对上述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脾虚模型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79 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家报道脾虚动物模型研制以来,脾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从最早的大黄致腹泻模型到最近常用的多因素模型,以及病证结合模型,虽然思路不同、方法有异,但其研究方法在脾虚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阶段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脾虚证的认  相似文献   
10.
健脾与补肾对脑内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健脾与补肾对脑内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精氨酸加压素(AVP)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上述脑区AVP免疫阳性反应物明显降低;健脾组与补肾组上述脑区的AVP免疫阳性反应物明显升高.模型组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前额叶皮层AVP mRNA表达显著下降;健脾组与补肾组AVP 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脾虚模型脑内对学习记忆有促进作用的AVP水平和基因表达有变化,健脾与补肾可能通过调节AVP水平和基因表达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