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localization of thre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 against gastric cancer was studied on two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ic technique. It has shown that the corresponding antigens of MAb 3G9 and 3H11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microvilli (M) and non-microvillus (NM) plasma membrane of target cells, with various M to NM ratios depending on the MAbs and target cells used.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antigens of MAb PD4 was only localized on the surface of round or finger-like bulges of target cells and never on the microvilli and non-microvillous plasma membrane. Since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se tumor antigens have not been identified yet, the implication of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these antigens remians to be clarifated.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素对培养的大鼠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正浩  樊景禹 《解剖学报》2000,31(1):39-42,I007
目的 研究大鼠表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是随肾上腺素浓度而变化。方法 利用核得区银染法(AgNOR)配合图像分析观察了肾上腺素浓度在10^-10mol/L范围内培养的大鼠表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上述浓度范围内,肾上腺素可明显抑制培养大鼠表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分析了单位面积细胞核上染色颗粒的面积(AA)和单位面积细胞核上染色颗粒的数目(NA),与对照相比,P〈0.01。参数AA在肾上腺素浓度为10^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在未经固定的冰冻切片上显示缝隙连接的免疫金银法,探讨了影响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的各种因素,并用该法研究了大鼠心肌、肝脏和表皮缝隙连接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外源性儿茶酚胺对小鼠皮肤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均可使皮肤导电性明显增加,而苯肾上腺素则能使皮肤导电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大鼠表皮角化细胞分裂活性的拓扑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静怡  樊景禹  董志忠 《解剖学报》1998,29(4):414-417,I002
为了探讨大鼠躯干背部皮肤皮表角化细胞的分裂活性是否因部位而有区别,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通过核型观察计数分裂中期细胞,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分裂活性随表皮的部位而异,分裂活性高低不同的角化细胞各自聚集成群,细胞群的大小约为10^3m数量级,大于已报告的变异尺度。结果提示,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缝隙连接的密度分布可是这种表皮角化细胞分裂活性拓扑学特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Alzheimer病及老年脑神经丝蛋白磷酸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免疫电镜法、PAP法和免疫金银法,对15例非痴呆患者手术取材的颞皮层进行低温包理免疫胶体金定量分析,并对4例Alzheimer病及6例非痴呆患者颞皮层神经丝蛋白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研究。发现Alzheimer病患者颞皮层磷酸化神经丝在神经元核周体内有堆积,而老年脑轴突中磷酸化神经丝蛋白较中青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但非磷酸化神经丝在老年和青年组间无明显改变(P>0.05)。磷酸化神经丝在Alzheimer病和老年脑中的不同分布,可能由两种情况下特异性蛋白激酶/磷酸酶系统不同的功能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7.
锌稳定生物膜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多数文献认为,锌在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是保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活动的基础之一。但是,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学者认为锌对生物膜的稳定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本实验利用EDTA—Fe~(2+)复合物诱发产生OH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通过电镜观察锌对生物膜亚显微结构的影响,测定细胞内MDA和T—SH含量变化,并就两者关系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锌有明显的稳定膜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  相似文献   
8.
免疫电镜技术研究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肾小球硬化机制,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重复阿霉累注射加一侧肾切除所诱发的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中细胞外基质(ECM)成份-Ⅲ型、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连结蛋白(FN)进行了定位、定量、定性的研究,并对肾小球基底膜(GBM)和系膜区上述成份的正常分布及硬化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正常鼠LN、FN在系膜区和GBM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Ⅳ型胶原则基本相同,这三种成份在GBM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肾小球硬化过程中LN、FN、Ⅳ型胶原明显积聚,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期与正常鼠相比,增加幅度为1.0~3.2倍(P<0.01);肾小球硬化后期GBM内不再显著增加,而系膜区内则持续增加.正常肾小球内不存在的Ⅲ型胶原在硬化早期无明显积聚,其后急聚增多至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期。与对照组相比,GBM与系膜区Ⅲ型胶原分别增加了13.9及32.3倍。我们用该技术证实了ECM成份积聚是肾小球硬化的基本病理特征。Ⅲ型间质胶原从无至有,增加幅度最大,似提示与肾小球硬化有更直接、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细胞电泳和定量电子显微镜方法证明,丹参作用于Ehrich腹水癌细胞后,可使细胞表面发生广泛变化。这些变化包括:(1)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增加;(2)负电荷在微绒毛表面的选择性分布降低;(3)微绒毛所占表面积减少;(4)微绒毛极化现象增加。讨论了这些变化在丹参对肿瘤细胞作用中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吸咐胞饮或受体触发胞饮过程中有衣囊泡的地位是近年来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有衣囊泡是参与这一过程的独立结构,抑或仅为有衣凹陷的一个切面。我们以3T3L1脂肪细胞为对象,对122个“有衣囊泡”进行了连续超薄切片分析,证明约有50%的“有衣囊泡”为真正的囊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